黄鹤楼送别一等奖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名称 黄鹤楼送别  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苏教版教材特有的一种教学内容。通过低中段的学习学生基本能达到“自主读文、扣诗入文、由文悟诗”的要求了。而进入高段要逐渐达到“把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意蕴;揣摩故事内容,学以致用”的要求,并让学生从中找到收获的快乐,由此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这需要老师的步步引入。 我们班的学生乐于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并且预习习惯良好,对新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还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简单的字词句,能初步扫除“拦路虎”。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他们基本掌握了主要内容。我班学生对情景性的东西很感兴趣,我想课文的情境创设一定要到位,使学生学习更有激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参与进来,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朗读,体会文字,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热爱祖国的汉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2.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依依惜别”“杨柳依依”等。 3.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 走进故事,走进古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资源 1.自制课件。  2.送别曲、送别诗。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背影,内容为黄鹤楼场景。                  《教学过程黄鹤楼送别》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123教学活动1[雨林木风1]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 1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黄鹤楼送别》主要讲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践行,他们依依惜别,孟浩然走后,李白作诗一首,寄托深情厚谊。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即可。) 2. 课件出示词语“暮春三月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浩浩荡荡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3. 启示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这些词语。读出故事来。    教学活动2[雨林木风2]      诗文对照 1. 同学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大家都记得吧。齐读、个别读。 2.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说一说。 3. 其实大家说的课文中都有,请默读课文,找到每句诗对应的内容,画下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4.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用课件出示。 5. 请学生认真读读诗读读文,读出画面来。 体会情感 1. 你从这些文字中,从这首诗中,体会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2. 是呀,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仰望”和“眺望”及其中的情感。)    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们又不得不揭开这厚厚的离别情.终于…… 课文哪个自然段再现了这个画面,读一读。 3. 演一演。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合作表演. 教学活动3[雨林木风3]    深入主题,再续情谊 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来江边送送孟浩然吧 1 .教师引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呢?(体会“伫立”“凝视”及其中的感情) 2. 配乐诵读本段。 3. 请学生想象场景,补白。分别后他们还会说什么、想什么?   教学活动4[雨林木风4]    总结方法 小结学习“文包诗”的方法。 1. 诗文对照,借助文章理解故事; 2. 利用想象、补白、质疑等方法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使人感情。 反复吟咏,深入体会感情。  教学活动5[雨林木风5]  123拓展延伸 1. 古今中外,有不少名家名篇也再现了这离别的一幕。如《赠汪龙》《送友人》等,试着说一说。 2. 我们今天所学的是一篇“文包诗”,也是小学要学的最后一篇文包诗了,但老师相信学了这课后你对古诗也可加以创编,把它编成文包诗的形式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有兴趣的可以试一试。说不定你的创作会成功的。

 

   [1]此设计一方面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入场景,酝酿感情。 [2]此设计目的一是抓住重点,让学生对古诗和课文内容相关联起来,并明确对应内容,理解诗句。目的二是入诗入文再入境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 [3]此设计的目的是读中悟,悟中读,读中再悟,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 [4]此设计理念是给予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文包诗”体裁的文章的能力。 [5]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消除他们学古诗的畏难情绪。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8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