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第一课时]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25、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5课,一起读。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
2、课文写的是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
3、过渡:是的,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他们的心情如何?
轻轻地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找找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板书:依依惜别       (是的,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依依惜别就是说他们?(不忍分别,难舍难分)
谁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词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3、过渡: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
三、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红色的字(藏)
3、藏的是什么?既然是藏,他们愿意让对方知道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有意、一会儿……一会儿……)
4、“一会儿……一会儿……”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欣赏风景,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
5、小结:是的,此时离别是他们心中最柔弱的情弦,谁也不想触动,只好把这份离别之情藏在心底,越藏越深,一个“藏”字包含了那么深厚的情谊呀,谁能读出这份情谊?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6、同学们,若在平日,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
7、小结: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他们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里藏啊,谁再来读读,读出这份离别之情。
8、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李白的话
谁来读
9、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读读李白的话,你能从中读出哪些感情?(很多同
学都有了收获,不要着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次默读,用心触摸每个字词,你会有更多的体会、更多的收获,用笔在你体会深的字词下点上着重号。)
10、会读书的同学能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不仅读懂李白的话,更能读懂李白的心,谁来说说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1)交流:六个“您”看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2)其他同学从哪看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3)“夫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从“夫子”这样一个称呼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4)“兄长和老师”
  同学们,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就在今天送别的五年之前,也就是
  出示: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123
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   兄长,就是他的   老师。
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11、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诗篇、人品)
(1)孟浩然,是唐代最早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好诗,其中有一首叫《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
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诗圣杜甫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
出示、生读: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
“清诗句句尽堪传。”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这就叫“清诗句句尽堪传。”(生读)
因此,李白说(生读)“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2)李白不仅敬仰孟浩然的才华,更敬仰他的人品。
李白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赞美他的人品,谁来读一读?
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选自《赠孟浩然》
风流:胸怀磊落,飘逸洒脱。
弃轩冕:抛弃荣华富贵,远离官场,不羡权贵。 
卧松云:卧于松下云间,远离世俗,淡泊名利。
看一看上面的注释,能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
师引:李白说,孟夫子啊,我特别敬爱您,因为您胸怀……,飘逸……;因为您抛弃了……;因为您只愿……。
(3)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地敬仰呢?(齐读)
12、其实,我们大家知道李白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仅是朋友,用王渤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心灵相同、志同道合的(生说)“知己”。
13、假如你就是李白,面对这个即将离去的兄长、老师、知己,真诚地表达出你的敬仰之情吧,谁来读“孟夫子,……此杯吧。”  谁还想读?
14、我们从这段话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能读出什么?(李白不忍孟浩然离去)
从哪体会到?(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15、同学们,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今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面,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
谁再读读李白的最后一句话?   师范读,再齐读。
16、同学们,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深深的情谊、深情的留恋)
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孟夫子,……”
17、同学们,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提醒学生要用两只手、举高一点)举好你的酒杯,面对着你深深敬仰的兄长、老师、知己,你会深情地说(齐读)
18、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齐读)
出示:“王渤说得好……”
孟浩然引用王渤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他想对李白说什么呢?123
师小结:所以今天的分别不必太伤感。
19、其实,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他的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多的是在?(宽慰)
你就是孟浩然,宽慰一下你的兄弟,读“王渤说得好……”
20、好一个永世不绝,我们除了读出宽慰,还读出什么?
“永世不绝”既是写这长江之水,更是在说?(指名读)
21、好一个永世不绝,同学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这边的同学就是李白,这边的同学就是孟浩然,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再一次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配乐,出示挂图)
四、巧对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1、音乐继续,师范读第4节,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伫立吗?(长时间地站立)
3、李白伫立在江边干什么呢?是在远眺江上美景吗?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那么
他在干什么?(用上凝视)
一直伫立到什么时候?他还依然?
4、李白对孟浩然的情就在这久久伫立的身影中,就在默默凝视的目光中,(配乐)同学们,你们就是岸边的李白,面对着浩荡的江水,你的心情一定会像浩荡的江水波澜起伏,此时此刻,你回想起那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把你想到的话写在书上,只写几个关键词,便于你待会更好地表达。
5、岸边杨柳依依,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心里默默地说(指名说)
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默默地说?
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默默地说?
五、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意。
1、烟花含情,孤帆载情,滔滔江水载走了友人,也载走了李白满腔的思念,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古诗),师读,学生跟上。
2、学到这,这首诗的意思懂了吗?老师考考大家。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什么意思?孤帆呢?几只船?
老师忽然产生了疑问,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江面宽阔,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只船吗?那李白为什么说“孤帆”呢?
他看到其他船了吗?过竞千帆均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一个“孤”字就像诗的眼睛,向我们传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
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配乐)
3、在这烟花三月,李白送别自己的好友去了美丽的扬州,李白多么想与他的好友一同前往啊,面对这滔滔的江水,他再次深情地吟诵道(齐背)
六、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这么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一段千古绝唱,吸引无数后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这滔滔的江水,飞翔的沙鸥,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吟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作业。
1.课后继续品读课文,摘录感受最深的句子
    2. 搜集送别诗,小组内交流。
板书:
            25、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6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