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课文】《黄鹤楼送别》导学设计( 第二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
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难点分析: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 。 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3.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习本文,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长亭送别》,让我们来一起静静地欣赏吧!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师:从这首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a唱者的心情很忧伤。b这两个朋友间的感情很深。c歌者舍不得他的朋友离去。d唱歌的人心情忧伤。e朋友分别时难过的场面。)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啊!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或歌或写。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离别的情怀。老师这里有一首诗: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激情诵读,学生自由读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送别时诞生的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今
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提笔即是练字时,”不要错过练字的机会。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鹤”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得紧凑些。)
3.齐读课题。
二、基础达标检测。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有没有信心。
打开学案作业,完成基础达标1、2
(请二人小组互相交换,检测,全对的请为对方赠送一颗小红星。)
2.得到小红星的同学自豪地举起自己的小手。你们真了不起,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愿意和你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重新感受一下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动人场景。请打开课本13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完成学案作业设问导读1。
2.同桌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对照古诗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完成设问导读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1——3自然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自然段)
四、细读品味。
1.自由朗读课文1、2、3自然段,完成学案作业设问导读2.
在文中找出和“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相对应的内容,仔细品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123
多媒体出示: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
人孟浩然饯行。(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
(预设a.描述了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情景b.在这么美好的景致下,诗人却正在设宴为朋友送行,更是反衬了离别的伤感。c.我知道了:“故人”指的是好朋友,在文中指李白和孟浩然。)
 2.通过课前的预习,课下搜集的资料,你对李白和孟浩然有哪些了解呢?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代表作:《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指导朗读。
a.指生读。 b.全体读。
(评:听了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副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的景色。)
5.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描述了黄鹤楼的壮观。)
6.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一会儿眺望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两个人感情深厚,不忍分离。)
(1)理解“远眺”和“仰望”。完成学案作业基础达标3.
二人小组交流,汇报。
(2)理解“依依惜别”。(留恋,不忍分离。)
7.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度:不忍别时终需别。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完成学案作业三、巩固练习:1.读下面片段,完成练习题。
2.师:知己难求啊!难怪这样难舍难分,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的之情送回诗中去,把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
(你们读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情谊,把他们那种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读出来了,你就像一个真正的诗人。你把他们那种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读出来了。你读出了诗人的心声。)
五、品析重点,走近内心。
你能找出和后两行诗相对应的内容吗?请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1.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杨柳依依指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仿佛也在留。恋孟浩然,不忍心让他离去。)
2.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这句话写了李白长时间地站着,聚精会神地望着孟浩然远去的身影,反映了他和好朋友孟浩然之间不忍分离的深厚友情,朋友远行,他的心也随之而去。)123
3.凝视是什么意思呢?请完成学案作业基础达标3.根据意思写出含有“看”的词语,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几多不舍,几多祝福,都化作李白心头的诗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理解“孤舟”“唯见”。
“孤舟”是什么意思?老师心中有个疑问:暮春三月,长江边上,应该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热闹非凡,怎么可能是“孤舟”“唯见”呢?我认为是李白写错了。
(一个“孤”字背后有一双凝视的眼睛,有一份浓浓的离愁。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离去,眼里只有孟浩然乘坐的小舟,她目送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站了很久,目标始终盯着白帆,“孤”字更表现了李白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怀。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是借景抒情。)
6.此时,李白远眺江上景色,什么也看不到了,他凝视着远方,此时他会想什么呢?
(朋友,真舍不得你走啊!
祝你一路平安。
这一走,咱们何时才能相见啊?
你走了,再没有人和我饮酒作诗了。)
7.小结:
多情自古伤离别,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李白终于按捺不住自己激动地心情,随即吟出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吗?
六、总结拓展。
1.《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既有文又有诗,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
2.小练笔。
请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李白的古诗《赠汪伦》以文包诗的形式,写一篇文章。
3.读一读其他送别诗。
附:送别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3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