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莫高窟》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祖国版图、甘肃省区图和莫高窟外景图)这就是伟大祖国的版图,在祖国的西北有一个省份叫甘肃省,(出示甘肃省版图)在甘肃省敦煌市的东南有两座山,一座是三危山,一座是鸣沙山,在两座山谷底的绝壁上,蜜蜂似的排列着492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谁知道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人都知道。
师:许多人都知道不能准确表达这个词的意思。(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举”是什么意思?
生:全世界。
师:全世界应该包括了“世”的意思,“举”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举”就是“整个”的意思。
师:“整个”就是“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要理解重点字,理解重点字就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你会这种方法了吗?
生:会了。(脸上露出喜悦。)
师:莫高窟为什么在全世界都有名呢?(教师在“举世闻名”的后面半数一个“?”。)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师:下边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思考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莫高窟的?
生:(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莫高窟的,第一个方面是彩塑,第二个方面是壁画,第三个方面是藏经洞。(教师随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三个方面,是那句话?
生: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师:这是一句话吗?
生:在这悬岩峭壁上,492个洞窟蜂窝式的排列着,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师:这是概括地介绍,然后作者又分别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你说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生: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师:谁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一段对全文起什么作用呢?
生:这段又是对全文的总结。
师:作者在开头用总起,然后分别来叙述,最后作者总结全文,作者是按照——
生:“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师: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希望同学们学着应用。这样看来,课文分几段呢?
生:分三段。
师:请同学们用分段符号画出起止。
(学生画出起止,汇报。)
师:同学们学会这种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分段,这是一种分段的好方法。
师:下边我请同学们来读词。
(课件出示: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惟妙惟肖)(指名读。)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里出现的?把它画出来。
生:是在第二自然段出现的,是描写彩塑的。
师:能读读含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吗?
生读。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彩塑这几方面的特点?我请一名同学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谁来读一读?有怎样的菩萨?
(学生读的不够理想。)
师:想象一下,眉宇间透着慈祥,目光中满是善良多慈爱的菩萨呀!再来读读。
生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读出了菩萨的慈善。)
师:有怎样的天王?想象一下:《西游记》电视剧中四大天王出现,多威风啊!谁能读出来。12
生读:“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读出了天王的威风。)
师:有怎样的力士?见过力士吗?蔡老师是力士吗?身体强壮,非常勇猛!能读出来吗?
生读:“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读出了力士的勇猛。)
师:同学们,每一个塑像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形象各不相同,所以作者说——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评: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入情入境的朗读,体会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词语运用的巧妙,同时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
师:作者还写了什么?
生:作者还写了卧佛。生读描写卧佛的句子
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卧佛?
生:我读出了一个慈祥的卧佛。
师:你通过哪两个词读出来的?
生: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读出来的。
师:同学们看看文中的插图,看见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的卧佛了吗?再读读,你还能读出怎样的卧佛?
生:我还知道这是很长的卧佛。我是通过16米这个数字知道的。
师:我们这个黑板大概是3米,16米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相当于四五个黑板那么长。他的一个头大概就有我们黑板这么大。你说它长不长?
生:惊讶。并说太长了。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长的?
生:列数字。
师:列数字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卧佛到底有多长。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种列数字描写事物的方法。
师:谁能通过读,把这一卧佛的特点读出来。(生读,齐读。)
师:这样的彩塑有3000多个,如果你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彩塑,你想说点什么?
生:制作彩塑的工人们很辛苦。
生:我想在峭壁上的人很可能会有危险,因为他们是在断崖峭壁上雕刻。我说,彩塑来的真这不容易。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这是体会课文的好方法。
生: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吊车。古代劳动人们竟能制造出这样的彩塑。他们真了不起,真聪明。
生:他们造了492个洞窟,可以看出他们有智慧。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
生:齐读——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所以他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师: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彩塑?
生:有天王、力士、菩萨、卧佛
师:在这四种彩塑中哪一种彩塑写得具体?
生:卧佛
师:在众多彩塑中,作者重点突出了“卧佛”,老师告诉大家作者突出了一个点,这叫“点”的描写,对“天王、力士、菩萨”作者做了概括的介绍,这叫“面”的描写,(板书:点面结合)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点”代表“面”,“面”衬托“点”,详略得当。
(老师又就地取材:现场描写学生听课的情景,突出“点面结合”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到课文中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师:同学们读读描写壁画一段,这一段也采取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点”与“面”句子
生汇报“面”和“点”描写的句子
师:我们先来读读描写“面”的句子。
(一名学生读)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