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第一课时】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初步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自读
b齐读
c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并同桌讨论弄懂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哪一句诗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2、出示句子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①“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是诗句中哪几个字?
②谁能用学过的词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c、出示图片并提问:这幅图描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你觉得景色怎样?
d、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提问:(1)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2)这一句话写了什么?
(3)为什么有意不去触动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a、出示句子
“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 默读并思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交流
(3)、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4)、指导读
b、再出示句子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指名读
2、提问:
(1)这里为什么用单引号?
(2)“知已”是什么意思?“若”“邻”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4)孟夫子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5)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提问:(1)、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2)、白帆渐渐远去,然后消失,说明了什么?
(3)、此时李白的心情怎么样?
2、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全诗
提问:什么是“脍炙人口”?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怎样?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四、总结全文。
学生质疑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习字册临写作业

(2)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板书:饮酒 话别 友谊不绝)
⑵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古人称老师为夫子。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他的尊敬。
⑶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下?
(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称赞)
⑷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孟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12
⑸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学生答)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齐读一下。(学生读)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是王勃)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教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边,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请再齐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提示: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面套用了单引号。
问: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世不绝的)
⑹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谊永在)
⑺齐读第三自然段。
1.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板书: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白帆远去 消失蓝天 伫立 凝视 春水浩荡 流向天边)
⑵“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示沙鸥的数量?(因为是远望沙鸥,眼看只是一点一点的小东西)
⑶“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终于看不见了)李白此时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学生答)
请大家想象一下李白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怅惘若失,思绪万千……)
⑷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
⑸齐读第四自然段。
2. 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读。(板书:吟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⑵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广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广陵是扬州的别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广陵”就是“到扬州去”。
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⑷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李白心情激动,吟出著名的诗篇)
⑸齐读第五自然段。
一、 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按自然段顺序解读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会到他们的友情,大家学得很有兴味。
二、 齐读全文
三、 布置作业
1. 借助看插图,将课文有关内容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句诗一一对应,理解诗句的意思。
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3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