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课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会读文后3中的8个成语。3、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提示课题。
  1、播放雷电的四幅画面,让生说出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 
  2、师: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雷电,可在有时候人们并不认识它,而是把它当成天火,并且成了永久的谜。(板书:天火之谜)
3、简介富兰克林(生先说,然后出示一幅资料)
富兰克林(1706-1790)
  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生词,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想,完成上面的题目。
3、生自读课文一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然后全班认读。及时正音。
bào        zhà     bì         pī             fěng
      雷暴       爆炸     毙伤      劈成两半    冷嘲热讽         
     jiē        shuān    yàoshi      zhēng     diān bǒ
      揭开     拴住       钥匙       风筝        颠簸
(2)鼓励分辨字形,当场描红。
(3)出示文后3中的成语,指导认读。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4)交流: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先交流;然后出示提示,指名完成,全班齐读。
课题“天火之谜”中的“天火”实际上是指雷暴。本课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解开了“天火之谜”。原来“天火”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三、再读课文。
1、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123456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
   第三段(第6自然段)                                    。
2、生自读选画有关语句,然后全班交流。(同步揭示)
第一段(第1自然段)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面对人们的嘲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第三段(第6自然段)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生找出中心词。(板书:可怕)
2、生交流哪些词语表现出雷暴的可怕?
     板书:    发生频繁   每年   几十亿次
威力巨大   击倒   劈成两半
3、指导朗读。
4、看雷电之时的录像片断。
从以下这个片断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感到了什么?
(让生用成语表达)
乌云滚滚    雷电交加    电闪雷鸣    雷声隆隆
震耳欲聋    山崩地裂    惊心动魄    魂飞魄散    ……
五、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
                    发生频繁   每年   几十亿次
雷 暴 可 怕
威力巨大   击倒   劈成两半
实 验 揭 谜
发明避雷针

[教学反思]这次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19课《天火之谜》的第一教时。在课前设计中,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会读文后3中的8个成语。
3、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另外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回顾这一节课,我自感重点得到了重视,难点得到了突破。在处理读书问题上我采取了如下三步:一是开课听课文录音,画面生动,示范规范,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其中;二是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然后检查生字词语,生基本上读通了课文;三是生浏览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难点的处理上,我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提炼出与段意有关的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有关的语句来概括,尤其是在第二段的处理上,我引导生把文中的三句全找出来了,并且进行了很好概括。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完全成功的。123456
当然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学的细节问题上处理不够细腻,课件的设计上还显得不够精巧,学生的热情还激发得不够。诚请各位帮助指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部分生词,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生读题)天火之谜。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2节。师引读: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读读、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3、师:那么这个谜团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这个谜团解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先划出有关语句,然后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一个                      的人。)
板书:(勇于探索  敢于实验)
  4、就让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吧!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师:指名一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交流:
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引导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预设: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出句子,师出示文本: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从这个片断中,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想到了,而那时的富兰克林呢?(出示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老师认为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值得大家推敲,你们找找看,是哪一个?(生找:大胆)
从“大胆”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勇敢,在当时实在不易;观察是大胆的基础)
  (2)师: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
出示取笑的一段话: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潮热讽。123456
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吗?
想象:什么是“冷嘲热讽”?(生:冷嘲热讽就是言语十分尖刻的嘲笑和讽刺。 )
师:透过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让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一般的老百姓,自称有学问的人……)有的说:“你这个疯子,别在这里胡言乱语,快滚吧!”;有的说:“我可没时间听你吹牛,你走吧。”…
  过渡:师: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有什么打算?生答: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师:富兰克林在做出决定时,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你能走进他的心里去吗?
出示句子让生补充: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心想:                       ,于是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师(过渡):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大胆推测和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那么他的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做“风筝实验”)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播放 “风筝实验”动画)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预设:(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以下步骤的顺序)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让生找出表现天气的词语: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
(2)富兰克林的实验充满危险。找出句子,师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师:从这个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不容易,实验很危险。“‘啪’的一声”和“手臂一阵发麻”告诉我们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是十分危险的。)
师:有哪个词语最能看出富兰克林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去做了?
(用手指靠近。)
师:文章还有什么地方告诉我们“风筝实验”是危险的?
生: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生: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课件出示)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来感受富兰克林不怕危险,敢于实验的精神吧!提示: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这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
(生齐读)你还想说什么?
生:富兰克林真是太勇敢了。事实上,他应该知道“风筝实验”十分危险,但为了自己的推测,为了真理,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他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实验。
 (3)为了这次实验他做了哪些准备?(让生找出来)再思考各有什么作用?从这儿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知识丰富,准备充分)123456
风  筝——飞近云层
细铁丝——吸收天电
麻  绳——淋湿后导电
丝  带——安全攥住风筝
铜钥匙——传电放电的
(4)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引导理解“欣喜若狂”,想一想还有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拿来和它比一比,能不能比过它。指导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指名读,师把读的学生当作是富兰克林,让他说出为什么读得如此高兴?
齐读。
4、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学生借助课文练习复述。
   5、指名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师提示: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6、指导朗读。(指导读出实验的勇敢以及成功的喜悦)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第5节,齐读。
2、让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3、联系上下文想想看,“风筝实验”成功了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相机板书:震惊世界)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4、师: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更震惊了当初取笑富兰克林的人。想象一下,现在那些人又该说些什么呢?(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总结
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富兰克林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于探索、敢于实验)
    当时富兰克林的实验其实是一种冒险行为,有很大的危险性,同学们要注意安全,切忌模仿。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听。
2、分别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说一句话。
友情提示:别在雷雨天放风筝,危险! 
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风筝实验震惊世界
板书设计:  
勇于探索
富兰克林       →     天火之谜
敢于实验

教后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文训练的三维目标出发,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现将本堂课的教学思想总结如下。
一、善磨关键词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重点字词的推敲。
    在进入新课后,我出示第二自然段“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让学生细细读读这个过渡段,从中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不能体会到深层次上。后来我引导学生从这重点词“才”上体会,通过引导,学生终于能体会到其一雷暴的可怕,其二解开雷暴之谜是不易,其三富兰克林的了不起。
    第三自然段中有个词“冷嘲热讽”,这也是本文第二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在教学一自然时,我也注重这个词的推敲。通过读相关的语句体会,富兰克林当时的推测是那么大胆,让别人非常反感与排斥。于是自然而然读到这个句子:“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潮热讽。”让学生想象,当时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是如何对富兰克林说的?通过言语训练学生对“冷嘲冷讽”这个词的学习较为扎实。123456
二、精研重点段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更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这二个自然段,我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学生默读能力,渗透学法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内涵后,我以“富兰克林是凭什么解开这可怕的雷暴之谜?快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当关键词找出来。”问题式引入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引导交流,学生找出了“观察、推测、实验”三个关键词,把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牢牢抓住了。再根据学生交流的细细品读相关内容。
2、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接着,是自由交流:
    a当学生交流到知道其天气情况,就顺带当文中三处写到实验天气的句子找出来品读。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b、当学生交流知道实验的材料,马上边让其他学生动笔在书上划出相关词,老师边在课件中当相应的文字标示。再让学生再读读相关语句,想想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处,是怎么操作的,从中体会富兰克林的一丝不苟。
c、实验结果是什么?哪里看出?读最后一句。此时的富兰克林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如此欣喜若狂啊?读好这句话。体会富兰克林欣喜若狂的心情。
以上三处互为关联,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以学路为先导,整体上很连贯。
三、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部分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得到体现,在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上,还引导不够;另外整个课时安排上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47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