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教案]诺贝尔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诺贝尔》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板书:发明炸药
2、那文中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先发明液体炸药、然后研制固体炸药、最后实验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1、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媒体出示:为了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能在横线上填上些什么词语?
(劈山筑路、减轻劳动人民的痛苦、造福人类……)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第四自然段)
3、请你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让大家再来体会体会。
师述:是的,为民造福不仅是诺贝尔小时候的愿望,更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曾经这样说过——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生齐读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师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文章的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那些语句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且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
学生默读
刚才,大家都在认真地与课文对话,在文章中留下了自己阅读时的思想痕迹。现在我们来交流分享,谁第一个说?
交流:
1、第六段: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残废了,弟弟被炸死了,他在痛苦中毫不气馁,仍坚持研究炸药。
你被他在痛苦中的那份坚持所感动。知道“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吗?
一点儿也不灰心,不泄气。“一点儿”就是“毫”的意思。“灰心、泄气”就是“馁”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
难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残废的代价还不够惨重吗?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坚持研究炸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是呀,这些对诺贝尔来说是何等惨重的代价啊,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
我想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诺贝尔当时所受到的打击还远不止这些。由于实验造成的严重后果,邻居纷纷指责他,坚决反对他进行实验;政府出面干涉,下禁令不允许诺贝尔继续实验。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
(理想和信念、为民造福的精神……)
刚才,我们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了诺贝尔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的支撑,诺贝尔才能够这样去做实验。
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语言文字来揣摩品味。正如同学们所言,为民造福的理想和信念在支撑着诺贝尔坚持科学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六段,体会诺贝尔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信念。
请同学再来说说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123
从中体会到诺贝尔发明炸药很不容易。
怎么不容易?(“四个年头”、“几百次”)多么不容易啊!
一千四百多天!几百次的失败,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坚持科学研究。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一看,这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诺贝尔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度过的;这几百次的试验,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的?(环境恶劣)
诺贝尔就是在条件非常差的马拉伦湖上的一条大船上搞实验,而且经历了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
这都是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信念——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
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为了研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他连生命都不顾了。)
你从哪些词句读出诺贝尔连生命都不顾了?
(亲自点燃导火线)
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段话中有一个神态,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
“盯”(两个“盯”)
诺贝尔双眼紧盯着的是什么?(导火线、炸药)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盯着有危险吗?
是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那他这样“盯”是想盯出什么来呢?
那你从两个“盯”又体会到了什么?(不怕牺牲,把生命置之度外。)
读书就应该这样,透过字面去窥见背面的意思。其实,这段话中,还有个标点符号很特别,你们关注到没有?(感叹号)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能读出什么来?(危险、心情非常紧张、兴奋与激动)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关注他们,用心去揣摩他们的意味。
谁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实验时的情景。
实验这么危险,诺贝尔依然亲自去做,为的是什么?(为人民,给人民带来幸福)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被这样的信念占据着——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这次试验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写的?
4、“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满身鲜血,诺贝尔在实验中受伤了。)
在受伤的情况下,诺贝尔关注的是什么?(实验是否成功)所以,
我们看到的是他——高举双手。
听到的是他嘴里呼喊——成功了!成功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忘我的精神)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忘我,因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那令人心灵震撼的实验吧。齐读8、9段。
(三)、回归整体,揣摩写法
下面请大家浏览3—9段,从整体上看看,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感受到了什么?
(科学研究态度严谨,不怕牺牲,坚持不懈,无私奉献……)123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诺贝尔》,这是篇写人的文章。其实,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课文只写了他最突出的发明——炸药。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这叫做什么?知道吗?
老师告诉你们,这叫做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再浏览一下课文的3—9段,细细比较一下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三个阶段,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你还能发现些什么?
8、9段写的很详细。(细在哪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是啊,诺贝尔实验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做实验的情景,这叫做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
课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诺贝尔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搞清楚文章是怎么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四)、抓尾带首,深化感悟
同学们,诺贝尔带给我们的感动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来看看诺贝尔的遗嘱。
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了诺贝尔的遗嘱,你有什么想说的?
诺贝尔生前是这样做的,临终遗嘱同样殷切地希望科学家们能够用科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理想。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当然,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诺贝尔也许已经预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10日人们都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性的盛会,并在下午4:30分(诺贝尔逝世的时间)颁发诺贝尔奖,以此纪念这位伟人,表达敬仰之情。
三、结课
诺贝尔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节课我们被他发明炸药的事迹感动着,被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感动着,被他造福人类的信念感动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呼唤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诺贝尔。
四、作业
模仿“作家卡片——高尔基”的写法给诺贝尔写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提示:人物小传要写明如下几点:1、人物的生卒年月;2、人物的国籍;3、人物生前最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45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