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读_以情促读 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引导学生对这枯燥的说理讲解感兴趣则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这一课时,先设疑激趣,吸引学生走近文本。如下:
板书(一):
水 滴 石 头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
生:形状很小的水滴
生:微不足道的水滴
师:你理解“微不足道”吗?
生:很小很小,不值得去说。
师:水滴哪方面不值得去说?
生:水滴形状太小了,不值得去说
生:形状小,力量小,不值得去说。
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微不足道)石头呢?
生:沉重的
生:坚硬的 (板书:坚硬)
形成板书(二)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坚 硬)
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水滴”和“石头”,让学生对它们有个表象的认识。“微不足道”与“坚硬”对比,为学生质疑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同学们,看看板书,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怎么能滴穿坚硬的石头?
生:石头上的小洞怎么形成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第一小节是怎么说的?(生自读)
激趣,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激情,当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时,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通过教师适度的引领,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激情地投入。
目前一些语文教学中,很多读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被动的读,是无心的读,无目的的读。教学中,我在读的方面是这样做的:
师:哪位同学能把小洞形成的原因说一下。(找一生读)
师:读懂了吗?(又找一生读)
师:真懂了吗?
生:是!
师:那我再找一位同学读,在他读的中过程我会问一些问题,看你们是不是真读懂了?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 问:在什么地方?)
生:“有水滴接连不断……在一个地方。”( 问:水滴怎样滴下来的?)
生:“几百年……” ( 问: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从不停止,是文中的哪两个词语。
生;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师:嗯,你们真的懂了,不过你们还没有懂透,“懂透”明白不?
学生质疑,有的干脆说:“随你问吧!”
师:那好,你们再读读课文,如果能把文中所描述的内容画出来,我就认为你们真的读懂了。
生:噢,好!(生高兴地投入自读中)12
找一生画,其图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师:画得得怎么样?
生:不对,水滴是从正上方岩缝中滴下。
生:往下滴的是水滴,是连续不断的,他画成了直线了。(生改画)
生:总是滴在一个地方,而且滴穿了。(生改画)
如下图:
语文阅读教学应给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学生自读,对文本内容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师引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面对面交流;通过学生画图,再次深入文本中去,文字材料会被激活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场景,语言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读得更深更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本互动”,学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义。书读透了,学生兴趣高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
师:让我们来把板书补充完整,如下图。
形成板书(三)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
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生:略
形成板书(四)
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学生通过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他们从文本内容获得具有鲜明的个性认识。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读进去,有了充分的的感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读的手段把握文章的内涵,产生了真实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从文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绝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主动发现的绝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桃子”,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4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