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课后反思]《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和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可以说是唐诗的一张名片,诗人贾岛记叙了自己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诗中的问答形式,既告知了我们“寻”,亦告之了我们“不遇”。通过分析学情,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首诗已是耳熟能详,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蕴美。在备课过程中,我采用前勾后连的形式,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引荐《推敲》,走近诗人。

《推敲》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古诗,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和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我把课文《推敲》的故事引荐孩子们进行阅读。孩子们对课文有了了解后,我出示了韩愈和梅尧臣的评价。

唐代诗人韩愈这样称赞贾岛:————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北宋诗人梅尧臣这样评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贾岛本人也这样评价自己————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所以,贾岛被称为著名的“苦吟”诗人。这个环节中,我结合文本资源进行调整,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新使用,又巧妙地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贾岛。
二 抓住意象,激发想象。

   在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后,我觉得这只是处于一种表面状态的学习,为了更好的走人诗中,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有过关于诗的描述,他说:每首诗都自成境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象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古人还说,诗言志。一首诗,代表一个诗人的情怀,没有纯粹的对景或物的描写。
  鉴于对古诗以及古诗教学的理解,在学生对这首诗大意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几种意象——山,童子,松树,白云。展开了这样一段教学情景:

师:同学们,在这首五言诗中,贾岛描写了四种意象,你能都根据山,童子,松树,白云,来想象一下隐者所居的环境是怎样的。

生:这儿有着巍巍高山,潺潺溪流淙淙而下。

生:这儿松树成林,郁郁葱葱,林中百鸟争鸣,犹如仙境。

生:这儿白云缠绕山间,忽聚忽散。

生;隐者的童子天真可爱,领着一只斑点小狗看守门户。

、、、、、、
师:隐者居住在这样清幽高雅的环境之中,远离世俗的喧嚣,这儿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汽笛的鸣叫,没有噪音的干扰,没有空气的污染。请结合青山、白云、童子、松树自身的特点,舍身处地的想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隐者?
生:隐者有青山的性格,坚忍不拔。

生:由白云我想到,隐者喜欢自由自在,清逸高雅的生活,他喜欢白云的圣洁,不愿沾染生活中的污点。

生:由童子,我想到隐者一定有着小孩子天真的性格,说话无拘无束,生活简简单单。123

生:松树四季常青,不怕严寒,我想隐者一定有真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性格。、、、、、、

学生的发言精彩极了。
师:是啊,同学们,学习古诗,我们只有理解了古诗中的各种意象,才会走人诗的境界。在这首诗中,由隐者居住的环境我们走入了隐者的内心世界。古人往往借助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怀。所以,隐者的生活也是诗人贾岛向往的生活啊!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一起诵读这首古诗————

           松下问童子,言诗采药去。

           不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假如诗人贾岛真的有这么一位朋友,当他寻而遇时,你能否描述一下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虽然没有遇到朋友,但他看到朋友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每天生活的很幸福,所以他无憾而归。

生:贾岛心中有些失望,因为他太想念自己的朋友了。

生;贾岛有些抱怨朋友不讲义气,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早些叫我来分享呢?

生:贾岛心中不愿,他对童子说,我要在这儿借宿一晚,等你师父回来。

、、、、、、
 
各种版本的说法带给我这位老师无限的喜悦和惊叹。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给你多少精彩!所以说,精心的备课,师生双方的精神都因此而成长啊!
三 联系前文,大胆仿创。

积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课行至此,意犹未尽。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在第一课中,我们认识了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老师,在刘绍棠先生上一年级的第一天的时候,他的老师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变成了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刘绍棠的心中整整装了一辈子,记了一辈子,感恩了一辈子。现在,请你也来学学刘绍棠先生的老师,把这首《寻隐者不遇》变成一个动听的故事。

  孩子们兴奋极了,所编的故事又把本课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请分享孩子们智慧果实————

  范逸君:、、、、、、更见松叶青翠欲滴,松枝遒劲,虽时值九月,颜色依然,在瑟瑟秋风中更显其坚忍沧桑之本色。远处,有高峰巍峨耸立于云端,翠峰点点,高不可攀。更有云雾弥漫其间,云深雾绕,似神仙攀云驾到,大有神秘莫测之感。但见飞瀑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般飞驰而下,水声喧腾,雄伟壮观。贾岛不禁心旷神怡,放目望去,不远处炊烟袅袅,松林间立有一所茅屋。屋外有良田,茂竹、以及不闻名之花草,展苞怒放,新鲜夺目,令人羡慕不已!——这位同学全文采用半文言的形式,对于环境的描写细致具体,读后倍感欣慰。
张永皓:一天,贾岛去深山中寻找一位隐居多年的朋友。贾岛信步而行,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丛林深处,只见那里的山直插云霄,山腰间云雾缭绕。松树清脆欲滴,一条小溪从山上潺潺而下。疏疏朗朗的松林里隐隐约约能看到一所茅屋,贾岛向茅屋走去,一位童子在树下,闲斗蚂蚁,贾岛上前问童子、、、、、、————这位同学平日作文并不出彩,但今天他做到了文从句顺,合理想象,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感到很高兴。
刘宇坤——、、、、、、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活泼可爱的童子,贾岛赶忙迎上去询问:你的师父哪儿去了,我是他的朋友贾岛。童子用稚嫩的目光看着贾岛,答道:原来您就是贾岛先生呀。我常常听师父说起您,不过,今天我师父上山采药去了。贾岛有些失望,急忙再问:那你师父何时归来?童子说:师父平生喜欢逍遥自在,不知何时归来。贾岛心想:虽然未能与故友相聚,但能发现这样的世外桃园,也算我不虚此行了。于是,有感而发,挥笔写下《寻隐者不遇》。123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位学生巧妙地构思了这首诗的来历,无独有偶,班里好几位同学采取了这样的思路,写出了不同版本的《寻隐者不遇》的来历。
王浩然:悠悠白云,淙淙溪流,巍巍青山,苍苍松柏,如此高雅之所,弹上一曲听松,更显超群脱俗之雅,大凡文人,有谁不惜在此安度逸年,有何人不想观云飘雾绕的神态。

   贾岛三年不约其友,煞是朝思暮盼,故踏足入路,远奔他乡,受万苦忍千辛,晓行夜宿,风餐渴饮。一路询问,游览万里河山,访名贤纵谈天文地理,好一个潇洒飘逸的浪仙。在游山玩水谈笑自如中,弹指一挥间,那云雾中的石山若引若现,贾岛不由一阵欣然大笑。再望,群山叠嶂,远近山峦高低不一,怪石林立、、、、、、————有谁会相信这是四年级的孩子所写,四字词语交替使用,足见孩子的积累是多么丰富,面对我的学生,我惊喜万分,又自愧不如!
刘泉宏:锦鸡报晓天苏亮,透望一人洗漱妆。被枕齐整暗香存,粗茶淡饭几桌上。一伞数粮袱中装,肩背推门上路庄。此人乃僧人贾岛,有友隐山特叙访。

————这是刘泉宏同学的开头,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这更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分享他们的作品,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深邃的课堂模式是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型。只有我们做老师的潜下心来走入文本之中,带着思考走进去,就会带着收获走出来。在这样的课型中,我们会因深刻而深邃,因准备充分而左右逢源,因前后勾连而丰满圆晕,因课堂生成而感受幸福。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27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