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以及反思|推敲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9、推 敲
                                                             设计理念:
新课程实施中,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化三方面都得到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读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透过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品质,练习选择用词中感知推敲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读读想想、说说演演,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经历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会用“即使……也……”造句。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祖国被称为文明古国,不仅因为他有悠久的历史,更因为有灿烂的文化,就咱们的汉字,非常奇妙,像“斟”,意思是:往杯子里、碗里倒酒呀,茶啊;还有一个字“酌”,它的意思跟“斟”的意思是一样的,可是,他俩组合在一起,就与酒没有关系了,意思成了考虑事情、文字是否可行或是适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推敲” 这两个字也很特别。“推”是指用力去推一个东西,“敲”是指在物体上打,使它发出声音,例如:敲门、敲锣、敲鼓。但是,组合在一块儿,意思就变了,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大家想一想:推敲是什么意思?
到底大家说的准确不准确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我从中国的优美而又神奇的文字导入,举几个文字与字词的例子,咬文嚼字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对文字的推敲产生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一种方法,为下文理解贾岛推敲文字奠定基础。)
二、 组块教学,复述大意
出示一组词(幻灯片出示)
皎洁   沉睡   妥帖    吟哦   闯进   宽恕   很有兴致地思索 连连点头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上这些词组,说一说《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学会了生字新词,掌握了故事大意,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叫做“走近”(板书)。但这还不够,读书还要“走进”(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贾岛的脚步,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他的求真、执着。板书:走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提示的词组,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从部分到整体,辅助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12345
 三、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请大家把书打开,50页上有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片出示)
师: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的叩响了朋友家的门。“咚咚咚……”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呀!读读课文第二小段,看看哪一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幻灯片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画面,你觉得用什么字好?(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夜深人静”;“惊醒”。)(敲门声本来不是很响亮,不为大家所重视,而此刻它却能惊醒沉睡的小鸟,可见当时的静”。)
4、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生读。(你读出了月夜的宁静,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齐读,感受月夜的宁静和月色的美好。
5、贾岛月夜访友,可是不巧没有见着。眼前这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以诗赠友           (这是事情的发生)
6、指名朗读这首诗。
在我们眼里,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可贾岛却还不满意。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入情入境地欣赏,并且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把课文内容“还原”,文字意境“美化”。这样,学生自然读出味儿来,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也会有深入的理解。)
 四、只为一字,反复推敲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思考昨天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板书:反复推敲 冲撞仪仗    (这是故事的发展与高潮)
2、贾岛是一个用字极为严谨的人。再请大家默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他用字用词的认真与投入。
a“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贾岛思考非常投入,一边想,一边还做着动作。
(把句子改成:幻灯片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和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好不好?为什么?指名读。)“吟哦”是什么意思?(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诵的是什么内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b.“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在如此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请一个学生上台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其他学生想想,路上行人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吗?)
c.“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贾岛冲撞的是谁的仪仗队?“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怎么个“比划”?从这“比比划划”,“一边……一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12345
3、同学们,专注地做某一件事,全然不顾自己所处的环境,闹了笑话,这样的事你经历或听说过吗?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是有生命的,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生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中更能彰显出语文的生命力。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孩子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环境中,读进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五、陈述原委,请求宽恕
1、冲撞仪仗队后,贾岛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韩愈。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心里豁然开朗。请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七节。幻灯片出示第七段。
2、“犹豫不决”什么意思?他犹豫不决的是什么?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情告诉韩愈,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做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从文字中寻找自己见解,并展开想象,练习把文中的转述改成贾岛的直接叙述,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六、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1、当韩愈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可以看出我们的韩愈大人也(对用字十分讲究,精益求精。)
2、韩愈最后定“敲”字,理由有哪些呢?你能找出来吗?学会交流。出示三点理由,齐读。
3、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贾岛“连连点头”,板书“确定用敲”,有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是故事的结局)
4、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透彻,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的斟酌研究,反复掂量,就叫——“推敲”。出示最后一节。
5、了解了推敲的由来,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每个人对语意的理解常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样的选择中经历了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习完了这则故事后,学生了解了“推敲”一词的来历,为了让他们养成反复研究文字的好习惯,我设计一道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字的选择中说理由,一起经历一个推敲的过程。)
 七、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1、故事:关于贾岛推敲文字,老师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贾岛还有个别称,叫苦吟诗人,他每次写完诗,都要苦苦吟诵,推敲用词。据辛问房的《唐才子传》称,贾岛每年在除夕守岁的时候,会拿出一年所作的诗,摆在案上,焚香叩拜。别人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先,拜父母,拜长辈,他却祭拜自己的诗作。贾岛这一生真的为诗作洒尽心血,说到这儿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幻灯出示: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1)(范读——自由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
2、读书要“走进”去,还要会“走出”来。板书:走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课文已经学完了,你觉得贾岛是个怎样的人?12345
3、最后,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出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作没有诀窍,如果真有,那就是如郑板桥所说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就要像深秋的大树一样,主干清晰枝叶分明,又要像初春的鲜花一样,富有个性,艳丽夺目。多斟酌,勤推敲,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诱人,更讨人喜欢。
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把“推敲”的习惯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设计意图: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让人物更饱满,让读故事、品人物、学品质的过程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最后名言讲解赠送,也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好文章更是通过反复推敲改出来的,鼓励学生将这习惯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板书设计:                     9 推敲
                       以诗赠友
                       反复推敲         走近
                       冲撞仪仗         走进
                       确定用敲        走出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三大内容:
一、感受汉字独特魅力,复述课文大意。
课堂开始利用“斟酌”和“推敲”字词中表达不同的含义组织谈话,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一种方法,为下文理解贾岛推敲文字奠定基础。接着通过提供一些关键词语请学生来实现简单的复述,把握事情的梗概。这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里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从部分到整体,辅助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结合内容畅谈感受,体会创作态度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习课文内容。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化课文语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揣摩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或听闻到的事例,促进对认真执着、推敲研究的理解。
比如“吟哦”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具体理解时,我追问学生“贾岛吟哦什么内容呢?”学生通过思考应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或者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这样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算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接着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执着、投入思考!12345
 三、课外拓展加深认识,演习推敲之法。
课外拓展,演习推敲之法与学生的表达实例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的填字练习中,促进学生学习推敲文字,随着引入贾岛祭拜诗作的故事和诗词创造体会的五言绝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推敲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情感体验。课文结束赠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名句鼓励学生把推敲的习惯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学生深入地体会到推敲的好处,体会到只要表达就得下功夫推敲,从而提高学生在表达时要认真推敲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自我发展、进步的途径,我想这些认识的获得才是学生学习本课的最大收获。
但是,教学的最终结果常常与预料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中,我没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整节课缺少教学机智,缺少精彩的亮点。比如,在指名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时,我让其他学生展开想象,饰演长安街百姓的角色。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此时我问到:“街上的人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结果学生回答“疯子”“神经病”之类的不文明用语,可谓大煞风景。课后我在想,要是我这样问:“各位父老乡亲,街坊邻居们,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可能心领神会,文明有礼地说出笑的原因,在学完下一部分时,我又可追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恶语”相向,又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贾岛钻研精神的感悟。这可能与自己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有关系,这一点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2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