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师恩难忘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师恩难忘(苏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3人。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年龄结构比较正常。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整体基础较好,语文成绩还比较平衡,但拔尖的学生不多,几乎没有。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3.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刘绍堂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的特点是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教学难点分析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名读。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12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8.作业安排
a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b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9.自我问答
教学过程中,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在课题中质疑:什么难忘?师恩。“师恩”指的“恩”指什么,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其次,让学生熟读了课文,思考:“田老师给我上课的情景,课文从第几节写到第几节?”提取文章的中心段,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了三段。
师恩怎样“难忘”?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到“仍然、恭恭敬敬、深深感谢、行礼”等词语,让学生领悟以至于在四十年后,作者对田老师教诲之恩的难忘。通过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作为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品读,感受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田老师的难忘。抓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解,更感受到师恩难忘。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0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