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_推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12345678910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12345678910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12345678910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 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         11 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12345678910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交流
   3、朗读:(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4、师: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2)、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3、表演:
     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行为。
    (生自读自演)(指名上台表演)评议后再演
   4、说话:
     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读、评
   3、根据课文中的转述改成直述: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
   4、表演刚才的经过
     (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
     (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板书)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12345678910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2、讨论“绿”字的妙处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4、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七、布置作业
    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附板书设计:
                  11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12345678910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一天,他骑在驴背上,又琢磨起自己新写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觉得“推”字用得不够妥当,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字来。

  贾岛一边想,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挡住了大官韩愈的轿子。韩愈问:“你为什么拦我的轿子?”贾岛回答说:“我正在琢磨诗里用哪个字好,无意中冲撞了大人。”接着,贾岛就把诗说给韩愈听,并说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是大文学家,听了以后很有兴趣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好。你想想,在月光明亮的夜里,四周静悄悄的,一个僧人‘得得’地敲着庙门,这情景不是很生动吗?”

  于是,贾岛将“推”改成了“敲”。后来,人们把写诗、作文斟酌字句叫做“推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贾志敏教学实录——《推敲》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
  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
  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
  (师范读)12345678910
  师:黑板上有几个生字,借着拼音谁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不错,四个字都念对了。谁来读下面五个字。
  (生读)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九个字都念对了。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看这个字“皎”,左边什么?右边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个字连在一起“
  生:皎洁。
  师;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师: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生说:校,郊等)
  师:
  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
  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
  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
  师:避让什么意思?
  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
  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
  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
  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
  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继续。(生继续读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这句.话读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这个样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六个小朋友中读得是第六个。但你读得很认真,再给你一次机会。(生读)
  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天好几百年前了了。说到贾岛,他生于,死于,活了68岁。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唐朝的贾岛是一名诗人。
  师:如果把诗人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诗人贾岛是唐朝的。
  师:唐朝盛,诗歌旺。出了好多诗人,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
  生:李白,杜甫,贺之章。
  师:谁能背李白的诗。
  生:背《望庐山瀑布》
  师: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有名,但也写了一些诗。这首诗的全诗是这样的。(师读,并解释。)
  生:他明明是敲的,为什么诗里是推呢?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这为什么叫《题李凝幽居》。
  师:题是写,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静,居是房子。
  (生连起来解释)。
  生:鸟已经沉睡了,怎么还被惊醒?
  生: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
  师:我也不知道,你一边走,一边比比划划。
  (生来表演,教鞭当马)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师:“簇“是什么意思,许多,许多东西或许多人拥挤在一起,什么意思。12345678910
  生:“犹豫不决”是什么意思?
  师:拿不定主意。
  生:吟哦是什么意思?
  师:朗读,唱。

                  第二课时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到(   ),去(   )。
  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哪个字犹豫不决,甚至(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  )好。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师:(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
  生:(1)有礼貌。(2)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3)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
  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生说)
  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师复述)
  师:把书翻开,59页有一句话,“月夜访友”这一句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没关,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
  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时到岗。
  师: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功课再多。
  生:我也会妈妈分担家务。
  师:我说下半句,你说下半句。风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车站去接妈妈。
  生:即使我淋湿了,我也要到车站接妈妈。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
  师:请四位同学来交流。
  生:四人交流
  师:你们这些句子是对的,但是没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妈妈生病了,我即使功课再多,也要
  师:我很着急,没有人送她上医院怎么办了?即使风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医院里去。
  出示诗《泊船瓜洲》“京口~~
  你听的出里面的毛病吗?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
  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
  师:《大宅门》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这里,环境幽雅,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
  生:~~,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
  师:你真了不起,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12345678910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
  师: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修改出来的,细细推敲。

上一页  [1] [2] [3] [4] [5] [6] 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0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