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纸多大]8 成语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1、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10月8日(总第 30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了解成语1让学生说成语。2什么样的词语称为成语,说说自己掌握的成语,交流,初步了解成语特征。读三则成语的题目。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读通课文1.布置课内自学,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正音,疏通句子。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分小节读文。三、再读课文了解三个成语故事 引导讲述三个故事什么时候的事?主人翁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根据提示先自己练习,把故事讲具体讲完整。四、字词学习巩固字词,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表中的字。2,出示第三题词语。读字词 看清“矛、楚”的字形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写词语。3、写出三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第二课时10月9日(总第 31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2、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3、 背诵《画龙点睛》。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过程:1、复习字词巩固字词1,出示词语2,填字成词  自相( )( )画龙( )睛( )( )充数张( )结舌 惊叹不( )读词  口答二、精读故事   1,《自相矛盾》                  2,学习《滥竽充数》                 3,学习《画龙点睛》                    学习造句     三、布置作业引导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意思                                                                    会用指定词语造句 1,书“戳” 引导读文: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利用插图认识:矛、盾   2,那个人是怎么推销他的矛盾的?结果又怎么样呢?     4,引导理解意思   5,加深感悟 1,板书“竽”帮助区别滥的多和劣意思2,引导质疑并归纳成:谁是滥竽,为什么充数,为什么能充数,充数的结果如何?3,读文自牾在学生交流为什么能充数时引导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二方面回答。4.理解意思       1,板题故事的主人翁是谁?  2,引导感悟 他是怎样画龙的? 他是怎样点睛的?  游客们的前后反应怎样?点睛的结果?         出示相关词语     1,——总是——-----不要---而要—2,收集成语故事并讲故事, 组词说说“戳穿”的意思读文认识 “ 矛、盾”为兵器,以及它们的作用。思考:如果矛戳穿盾、戳不穿盾 说明什么。从矛盾两方面说。感悟:怎么推销矛的: 抓住“夸口”通过表演读好他的话。 同法学习怎么推销盾的,结果呢,读文,看图感悟其狼狈,抓住“张口结舌”想想为什么至此,你想对那个人说什么?你的生活中有过同样的情况吗?朗读课文。 认识字形,看图认识竽用竽组词 质疑   自主阅读思考交流   你是南郭先生的朋友的话,你会怎样对他说?你又会怎样对齐宣王说?你又会怎样告戒自己?朗读课文。 读题   读文画出写龙的句子读体会他的画技。读点睛句抓住“轻轻一点”体会 抓住游客三处反应体会 读句师读点句省读结果句。你是游客你会对画家说些什么?说说对画龙点睛的理解。读课文。  读句子试造 12板书设计:盾:都戳不穿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矛:都戳得穿        滥——装——逃           话——点——飞自相矛盾                                   不信——佩服教学反思:            提高学生提炼语言能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这么几种方法:课题扩展法、问题综合法、段意合并法和要素归纳法。课题扩展法是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课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主要内容,这就可以根据课题扩展,把课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问题综合法通常是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几个要害问题。第二步再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出主要内容,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准确,必须抓住作者的思路,紧扣全文的重点。段意合并的方法是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各段段意恰当地联结起来,进一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要内容决不是各段段意的简单相加,概括时,要引导学生统观全文,区别重点段和非重点段,段意连接时,要有详有略,有的甚至要舍去,在表述上也应注意意思的融合,语句的通顺,语气的连贯。要素归纳法是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能够弄清楚这几个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抓住了。        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分化较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用老师多指导,就能较为准确地把课文内容大意说清楚,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需要教师翻来覆去多指导,因此这节课我重点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能抓住重点,并让能力强的学生做示范,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学会概括文章内容。我以课后练习2中的《滥竽充数》为例,指名让学生读了几遍,并让学生进行讨论,这篇寓言故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的?很明显这是用了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纵观其余两篇寓言,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概括另外两篇文章。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08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