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金蝉脱壳》教案】《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金蝉脱壳》教学过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主要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体感知文本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
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
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5、板书:
7、金蝉脱壳
读题,正音。(除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
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
6、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
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
二、正确流利朗读文本
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本结构,感知文本内容
1、我们的课文题目是“金蝉脱壳”,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默读课文,标出。
2、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四、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
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自我点评〗
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我尽力地这样做了。

第二课时教学(详案)
完成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主要目标: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模块一:直接引入,(并感知脱过前样子)123
1、板书课题,读题,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
a、指板书“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
b、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模块二:感受“怎样脱壳”
1、大家刚读了一遍,脑中对蝉虫的脱壳过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这节读一遍。
2、蝉虫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爬出来的,它先是怎样,又是怎样,接着又怎样,最后怎样?再轻声读一下课文感受一下它脱壳的顺序。
3、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4、板书:背→头→脚→尾
5、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把这个清晰的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
6、指导读,清晰地读,边读边让人看到这个场面。
(让学生注意,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饱满一点,如“头钻出来了”,“头”后虽然没有停顿,但必须得停一下,把这个“头”说饱满一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
7、小结
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蝉是怎样露出背,钻出头,伸出脚,以及最后又脱出尾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你们说它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很痛苦或很困难呀?-(不会,“敏捷”“配合得自然协调”)
至此,你感觉这个脱壳的场面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
8、感知写法
整个脱壳的过程这么复杂,可作者写得却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让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假如让我们来写,我们能写出来吗?
小讨论: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呢?
a、观察不够仔细。
b、表达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个好的写作顺序。
模块三:脱壳后的蝉
1、过了一会儿,蝉是依依不舍离开了自己的壳,这时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自读下一节感知。
2、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
再读这节,细细地看一番。
3、指导读,突出奇特。
4、总结,过渡到最后一节。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让学生齐说几遍)  而留在一旁的蝉壳,――(同上)
模块四:拓展深化延伸
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我们感觉这个过程如何――奇特。
是的,脱壳的过程敏捷,自然协调这很是奇特,翅膀的变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壳后的蝉和壳像艺术品,这也很奇特。其实蝉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蝉还有很奇特的地方
a、幼虫很长寿。(简要叙述资料)
b、蝉的鸣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简要叙述资料)
3、到了这儿,你们喜欢蝉吗?
告诉学生蝉其实是害虫,可能放心地去捕捉。
但它也给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鸣蝉”一样,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4、谈收获,再次体会写法。
〖自我点评〗
在设计时,没有借助任何的电教手段,有的只是通过老师的有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能读懂文本,并把自己获得的清晰“脱壳过程”通过读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感受这一过程的奇特及习作的方法。
在设计时,我采取直奔重点的方法,一开始简要解读过“金蝉”样子后,就直接教学“脱壳”,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上,紧接着又重点感受脱壳后的“奇特变化的翅膀”。最后再总结式地强调“奇特”及写法。123
有价值,值得教的地方太多了,但一节课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简洁务本、务实地处理教学环节,围绕文本的主题,选择最有价值的东西去组织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简略)
主要任务:
1、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并有针对性指导。
2、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自我点评〗
很多的教案设计都避开了第三课时,其实这一课时如同第一课时一样,都是最基本的双基教学,不需要美化,不需要点缀,只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扎实地巩固与练习。
语文课离不开诗意的升华,也离不开扎实的训练。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8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