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漫画】6 变色龙(教案共2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本文来自柏庐实小备课网站

主备课:韦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1234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变色龙资料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学名叫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
    避役的体长约25厘米,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长,指和趾合并分为相对的两组,前肢前三指形成内组,四、五指形成外组;后肢一、二趾形成内组,奇特三趾形成外组,这样的特征非常适于握住树枝。它的尾巴长,能缠卷树枝。它有很长很灵敏的舌,伸出来要超过它的体长,舌尖上有腺体,能分泌大量粘液粘住昆虫。它一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协调一致,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双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视,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完成。
    变色龙又名避役,“役”在我国文字中的意思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的意思就是说,可以不出力就能吃到食物。所以命名为避役。
    俗称变色龙就是因为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

课前思考9
1、继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资料的习惯,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资料。
2、在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认真默读课文,能初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记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并要学习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去阅读有关“大自然的奥秘”的课外书籍,并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每教学完一篇课文,我总要问问自己:孩子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到底得到了什么?对于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和习作有什么启发呢?
学习《变色龙》一课,我想学生至少有以下收获:
1、初读课文,学生学会了怎样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会了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知道如何给课文分段。
2、学习“我们发现变色龙”这部分内容,知道作者是如何把我们的发现过程通过具体的词句来表达清楚的。
3、学习“变色龙”外形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了其颜色和样子来写,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这条变色龙,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4、初步感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学生可能不太能真正意义地了解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我采用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读9和11自然段的方法,再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觉,学生认为两段之间缺少联系,一下子从外行写到眼睛,不连贯。我趁势告诉他们:是呀!就好像是我要过一条大河,怎么办?有的说要一条船,有的说要一座桥。对了,文中第11自然段就像一条船,一座桥,过渡到另一部分内容。1234
5、进一步学习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如“迟钝”一词,学生大多查了词典,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来帮助理解,并进一步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6、文中有一句“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引导学生和我合作朗读的形式来感悟破折号的用法。
7、“……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学生说那是因为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我们都要保护珍稀动物,不能伤害他们。这是本单元学习的主题。
……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学生在读“刹那”时,误把:“刹”读成“shà”;
“凶相毕露”的“毕”有的学生把“毕”写成了“必”。
“距离”的“距”学生有写成“矩”。本学期,我课堂上不再教学词语,之前我也发现,孩子们的字词掌握得不过关。看来学生得字词还应努力。
       第一课时,学生朗读得还是比较好,因为本篇学生 还是比较读,充满趣味性。

课前思考:
初读课文,感觉本篇课文的内容有趣而又清晰,读来非常轻松,不知学生们是否会有同感。说课文有趣是因为涉及到的“变色龙”自身的特点非常吸引人,再加上文本的语言表达,使得课文的可读性很强。说课文的思路清晰,是因为课文是围绕“我们发现变色龙”、“我们端详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来写的。文章的重点部分“端详变色龙”又有着清晰的层次——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眼睛特点和捕食速度快,能随环境变色。在介绍这三部分的时候,作者的过渡巧妙而清晰,例如——“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如——“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用好这些语句,对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课前思考
这篇课文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习作方法。比如课文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在介绍三个内容的过程中,有独立的一小节,它是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个内容详细介绍的是端详变色龙,写它的外形、捕食和变色。对变色龙外形的介绍,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的,即从头到尾,而且在介绍外形时,是抓住特点来写。在捕食过程的介绍中,作者又通过细节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把变色龙的神奇介绍的很细腻。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主要时让学生发现变色龙与变色龙朴实,课文写得生动形象,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变色龙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由于语言表达不能达到图像显现的精彩效果,因此,我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在学生做"绘声绘色"这个造句时,有学生没有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所以写成"绘声绘色"的画画.
       本课的分段要求已经比较明确,所以在课堂上我着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分段,并逐步让学生学会分层次,以及写出层意.1234

教学反思:(教学时间:9月24-25两课时)
    变色龙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动物,为了让学生能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教学过程中当揭课题后,让学生观察课文题目右面的插图,和用课前搜集的变色龙的图片说说变色龙的样子。在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第九自然段时,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插图,如此一来,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清晰准确、具体实在了。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按顺序观察、表达的。在学生了解这个特点时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按顺序观察、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片段中,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试验了四次,所用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另一个特点就是“色”。课文第十四自然段中,按顺序分别写出了三种事物的颜色。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找出它们,并在下面标上小圈圈,再读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相信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

教后反思:
回顾这堂课,发现课堂上学生的眼神时不时地朝着黑板的左面一角观望,别以为他们是在开小差。因为,那里有一幅变色龙的彩色打印图,是同班同学朱锦瑜提供来的。这份资料的搜集,看得出她是化了一番心思的。不说那幅图的选择是如何的清晰,文字的描绘是如何的具体,而说整个版面的设计就是主题突出,毫无枝节。记得上学期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许多学生都不会对现有的资料进行选择,拿来的的打印稿上,有着许多无用的内容,甚至还有许多的广告。本学期一开学,坐在新的教室里,望着上一届学生留下的一些搜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这些作品的设计如何?学生们有了感性的信息之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果然,这堂课便有了好的收获。真是孺子可教也。
一份小小的打印稿,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让学生寻找到了如何学习又一个方法。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86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