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古诗_黄鹤楼送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123456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1] [2] [3]  下一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123456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123456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一课时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况?
  生:了解到你是校长。
  师:少了一个字。“副”
  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长,教语文的。教语文的副校长。特级老师。
  师:都会听。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你们: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
  生:齐喊“徐善俊”。
  师:有一个没有做到,哪个字?
  生:俊
  师:俊不俊?
  生:俊。
  师:说俊是对老师的尊敬。代表老师对你们感谢。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
  生:徐老师。
  师:扬州的小朋友,这个叫什么?(翘起大拇指)
  生:very good!
  师:你觉得老师怎样?
  生:非常和蔼。
  师:成了朋友。
  师:背古诗,非常亲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你们~
  生:扬州。
  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生:齐读
  师:诗的韵味还没有完全读出来。提问不懂的地方。会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生:提问。
  师:有个好办法。不要我讲,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书空懂不懂?也要认认真真的写。
  生:书空。
  师:边板书边指导,“鹤要紧凑”,“捺”,“走之”。徐老师的字写的不大好,但是态度认真,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红仿影。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这叫“一举”,“一箭~”,“一石~”
  生:“两得”,“双雕”,“二鸟”。
  师:自己读课文,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这个字“伫立”,领读。
  生:跟读两边“伫立”。
  师:出示“饯、脍、炙、捺”
  生:齐读两遍。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换词就明白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
  生:指名读。
  师: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声。
  师:请你读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再跟徐老师书空。饯行是什么意思?
  生:送行。
  师: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生:是个酒仙,喝了点东西。
  师:明白了,这就是饯行。
  生:饯行。
  师: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生:指名读。
  师:都有意不去~再去读一遍,一点错误也没有。表扬表扬自己。
  生:齐读。
  师:读了一遍,已经能读正确了。真了不起。这也有几个词。你们看黄鹤楼怎么样?画下来。这是黄鹤楼,这是长江,谁高?还有一个词,依依惜别,跟老师书空。123456
  生:书空。
  师:老师通过这两个自然段,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熟读精思,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得有韵味。我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到底应该怎么读。眼睛看,耳朵听。(图配乐范读)
  生: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读的是不是有点味?酸甜苦辣?边读边想,想象画面,进入角色。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边读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生:自读。
  师:静下心来想一想,默读,一边看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想。
  生:默读。
  师:40分钟,时间到,累不累?休息5分钟。

                第二课时
  师:直接说“故人~~”的
  生:交流。
  师:故人就是~~
  生:老朋友。
  师:西辞就是辞西。连起来说一说。
  生:齐说。
  师: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胆的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生:指名说。(两位)
  师:她找到了这两句连起来,意思连起来就能说明什么叫“烟花”了,基本意思对了,还有没有补充?
  生:补充。
  师:孟浩然下扬州是什么时候去的?什么叫“烟花”?
  生:指名找读。
  师:烟雾~繁花~
  生:迷朦,似锦。
  师:划下来,读两遍。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记住这两个词。
  生:齐读。
  师:是的,直接使用课文中的句子就解决了。唯见长江~是什么意思?
  生: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边。
  师:只要诗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徐老师还有两个地方不明白,为什么用“下”?
  生:因为孟浩然顺江东下。
  师:你从课文中找到了依据。板画。还有哪个词用的好?
  生:孤帆。
  师: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
  师:船很多很多,为什么说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两个词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
  生:我觉得是伫立和凝视。
  师:跟徐老师写这两个词。书空
  生:书空。
  师:什么叫伫立?
  生:站立。
  师: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吗?看看书上,请这位同学来看着图,站着,懂不懂什么叫伫立。
  生:演示
  师:谁懂什么叫凝视?不要你下定义,你上来凝视一下,眼睛动也不动一下,看着……李白为什么用孤帆?
  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
  师:就看着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从孤帆这个词看出李白怎么样?
  生:他们感情非常深厚。
  师:说的很好,不要紧张,还有补充吗?书上有个词叫~
  生:依依惜别的深情。
  师:把徐老师都教懂了,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谁来接下一句?
  生:唯有一船看得见。
  生:唯见孟夫一条船。
  师: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
  师:孟浩然为什么去扬州,徐老师不知道,你们回去上网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们的友谊不断。123456
  生:三月扬州是旅游节。
  师: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
  生:对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诗篇誉满天下。板书:
  师:徐老师用这首诗简单的说明孟浩然的人品。
  师:出示《赠孟浩然》读。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在田园里种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诗写得也好。
  生:背《春晓》
  师: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分工读,一人当李白,一人当孟浩然,可以加些动作。
  生:分角色读。
  师:对话的不错,谁到前面来试试。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当时戴不戴眼睛!
  生:(笑)两人表演。
  师: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读。
  生:自读。指名读。
  师:哎呀,这位李白太激动了,把脍炙人口读成了脍炙人心了。谁再来?
  生:指名读。
  师:好不好?(掌声)谁能超过他?
  生:指名读。
  师:谁能保证自己读的最好?
  生:指名读。
  师:领读,注意不要读的太快。
  生:跟读。
  师:就要这样读出诗的韵味来,进入角色,背出感情来。等会我们比一比。
  生:自背。
  师:加动作,再试背。
  生:加动作自背。
  师:比一比,男队、女队各选出两个代表。你们是评委,国家级评委,打分要公正。女士优先。男队先背。
  男生、女生各两位上台背,配动作。
  女生给男队打分,男生给女队打分。
  师:你将来肯定是国家级评委。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结。并列第一,19。5分,祝贺你们!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一起背,背出感情来,加上动作。
  齐背。
  板书:
              黄鹤楼送别
              饯行 依依惜别 伫
              人品 诗品
              伫立 凝视

上一页  [1] [2] [3]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85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