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6、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7、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景色,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2、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十三课时。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123456789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 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  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2、只拣儿童多处行12345678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123456789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123456789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
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123456789
二、初读指导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绝句》
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123456789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三、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四、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

2、同桌交流

3、归纳总结: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五、练习写景。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1

教学要求: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123456789

教学重难点:

诵读与赏析、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师:幻灯片(谜语等)

生:朗读“诵读与赏析”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

(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

(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弟   尧  猫  臭)

(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

2、第二部分

(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

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

(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什么方法?形象吗?)

(2)猜谜。(班级)

4、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

(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

三、作业:

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

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  再创作字谜竞猜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

二、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

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

(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123456789

(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

(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

(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的要求

(2)评议小结。

三、作业

1、课堂:写钢笔字。

2、课后:练习册-单元自测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7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