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情境导入,唤醒阅读期待
1.(点击“情境导入”中的宇宙视频,画面定格在地球上)大家看这是什么星球——对,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近些年来,随着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开始把视角伸向地球的近邻——火星。
2.(点击出示火星,与地球同时呈现在界面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3.谁来说说什么叫“孪生兄弟”呢?
二、紧扣语言,探究相似之处
1.(过渡)孪生兄弟就是兄弟俩长得像。那么火星和地球这兄弟俩什么地方像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二者的相似之处。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二者的相似之处。
(一)探究相似之一“长得太像了”
1.(出示: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指名朗读。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俩的相似之处?
3.学生交流,相机点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
4.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他俩的相似?
5.作者连用了四个“同样”,写出地球和火星的相似,这样的句式叫排比句。
6.小结: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了”,真的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再齐读一下课题。
 (二)探究相似之二“都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1.质疑:仅仅从外表像就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你觉得可信吗?请再读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证明自己的推测的。
2.梳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是从有水的迹象和猜测水的来源来证明自己的推测的。
 交流一:有水的迹象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出示一张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
(3)老师结合图片介绍,相机点出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除此之外,2004年3月以后——(引读第二句话)
(5)小结:科学家们起初大胆推测,之后又对此进行了严密有力的分析认证,最后得出推断——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科学家研究严谨,作者用词准确。(突出“推测”和“推断”)
 交流二:猜测水的来源
(1)引导学生概括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彗星或陨石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板书:彗星或陨石送去   潜藏在矿物中
(2)深入学习,感悟交流。
 对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请大家再读读书上描写这场面的语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像这场面。紧扣“家常便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家常便饭”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呢?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这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对来源的第二种猜测: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意思。123
这个推测同样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认证。(引读)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曾经的火星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3.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整体感知火星与地球的相似。
4.小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火星与地球这兄弟俩不但长得像,而且还都有水的存在,难怪作者说——(齐读课题)
三、品词析句,感受不同之处
1.“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地球和火星这对孪生兄弟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你知道他俩有什么不同吗?
2.火星为什么留不住水呢?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出答案。
3.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说清楚的呢?
4.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话,找出你认为特别精彩的词句。
5.指名交流(抓住“致命缺陷”、“一去不复返”、“集体大逃亡”、“裹挟着逃向”这四处来点拨理解,请学生说说认为精彩的理由,并相机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
6.齐读第七自然段,进一步感知火星没能留住水的原因。
7.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学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作者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题,先介绍了两者长得太像了,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接着用科学家的研究分析来证实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然后通过设问“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自然过渡到对水的两种来源的猜测,作者紧接着再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火星上没留住水的原因的论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让我们逐步明白了火星与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展开想象,描绘火星生命
1.水是生命之源,在火星表面找到水的希望虽已十分渺茫,但文章的结尾并未下定结论,而是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请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图画的方式描绘出你脑海中火星生命的样子,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
五、激趣总结,留下无尽悬念
1.今天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经历一场神奇的火星之旅,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一定能揭开他那神秘的面纱,探索出生命之谜!
2.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蕴藏着不计其数的奥秘,比如著名的“飞碟之谜”(多媒体出示),播放音乐《铁臂阿童木》。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神奇的“飞碟之谜”。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选自国标本第十册,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的相关知识,指出火星上曾经有水、水的来源及其逃失的原因,推测了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水并能孕育出生命,这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火星之谜。
    课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自然段):通过火星和地球相比较提出两者是“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2--5自然段):科学家根据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陨石或彗星带去的,一是潜藏在矿物质中。第三段(6-8自然段):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123
    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相关词语;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以“孪生兄弟”为出发点和归宿,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1.细读文本,感受“孪生兄弟”的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要想更好地关注文本,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以什么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呢?文本后面的练习无疑是最佳选择。文后有个问题: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在阅读过程中,我让学生紧扣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展开思考,在课文圈圈画画,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读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为此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2.比较解读,体会“孪生兄弟”的异
“孪生兄弟”的同是学生们非常容易认识并接受的,但它们的“异”才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它们的“异”其实就落实在一个“水”字上。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生命三要素——阳光、空气和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在体会“异”时抓住两个问题展开——一是火星上的水从何而来,二是火星上的水因何而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发挥想象,再现火星上水逃逸经过。
3.适当拓展,激发研究“孪生兄弟”的兴趣
“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但文章并没有以这样一个结论结尾,而是给学生留下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读到这里学生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摸样的?又是怎样生存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遐想,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6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