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计故事_草帽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8、草帽计教学要求: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2、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2.  出示课题:《18、草帽记》,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3.  你知道这个草帽记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简介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4.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记”的呢?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2.  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三、整体进入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记”这个计策怎么样?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记”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3.出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板书: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交流: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记”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凌乱”一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敌机:★     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四、熟读课文五、完成课后习题3、4六、布置作业1.  抄词并家默;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指名分节读文;2.  简要地说说“草帽记”神在哪儿?二、学习详细复述课文1.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详细复述课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详细复述课文”。我们复述3、4两个小节。(一)复述第三小节1.  要详细复述课文,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板书:①熟读课文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2.  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板书:②归纳要点课后第一题的练习帮助我们归纳要点。请同学把第三节中每句话标上句子序号,然后在书上划出答案。交流。3.  第三步,详细复述课文板书:③详细复述4.  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5.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详细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下面,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详细复述第四节。(二)复述第四节学生评议。三、总结并朗读全文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详细复述了课文的3、4两节。2.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3.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记”的神妙之处。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草帽记123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记],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 汗流浃背 山场 山土坊里 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1234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草帽记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记],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 汗流浃背 山场 山土坊里 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1234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17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