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景作文模式教学设计|李吉林教学设计——《小音乐家扬科》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导学生通过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认识人剥削人的社会摧残人才的罪恶,从而体会到自己童年的幸福。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学习本课生词;体会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继续进行段的训练。
  3.能有表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学习描写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
  4.启发学生想象,描述画面,并在感受形象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范读课文。读后谈感受。自学课文。讨论段落划分。讲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四段。
  第三课时:讲读课文第五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这一课我们再学习一篇写人文章《小音乐家杨科》,(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扬科是个波兰孩子的名字。这里的“扬”不是我们姓“杨”的“杨”,所以它不是“木”的偏旁,波兰,你们知道吗?它是欧洲的一个国家。
  每当我们提起“小音乐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心里都很羡慕。但是,小音乐家扬科的命运却是十分悲惨的。
  (引导儿童带着关注的心理学习新课。)
  请你们打开课本,听一听,小音乐家扬科的命运是怎样的不幸。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感受。
  (通过将题目作主语,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谈感受。)
  小音乐家扬科。
  (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小结: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这个故事的大意就清楚了。小音乐家扬科是个穷苦的孩子。他非常爱音乐,因为他想看一看、摸一摸提琴,竟被地主打死了。
  四、自学课文。
  课文大意清楚了,还细道课文的层次,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你看一看书后的第三题,根据那五个提纲把课文分成五段。
  学生默读,试分段。
  五、讨论段落划分。
  六、讲读课文。
  第一段。
  1.指名读。
  2. 扬科几岁就当了牧童?最后一句再来读一遍。深情地讲述: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了?哦!你们有的十岁了,有的十一岁了,扬科在比你们小两、三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妈妈,到地主家里去放牛、放羊。扬科的妈妈怎么舍得呢!(利用儿童亲身体验,激发情感,使学生在刚接触课文时,就朦胧地觉得扬科是值得同情的,这样一步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3.默读课文。
  启发边默读边想象画面:
  课文一开始就描写了扬科的形象,你们读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什么地方,有个什么样的牧童在放着牛羊。(并不立即要求学生描述,只是通过想象,进入情境。)
  4.提问:扬科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显然,他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妈妈却为什么让扬科到地主家去做牧童?(解释:“短工”,引导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
  5.讲比喻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寄居”是什么意思?居,是居住,寄居,本来的意思是借了住。课文上是说妈妈今天在这家干活,明天在那家干活,一切都得听主人的摆布,随时随地都可以叫她离开。这就像燕子寄居在人家的檐下。从这个比喻里,使我们知道,扬科的妈妈生活很不安定,没有保障。12345
  6.齐读本段。
  小结:课文一开始就写了扬科和妈妈穷苦的生活。
  第二段。
  1.过渡:扬科虽然是个穷孩子,但非常爱音乐,他怎么爱呢?大家默读课文第二段。
  2.这一段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书上的哪一句话概括?
  (读后以能找出“扬科很喜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概括全段内容的答案为最宜。)
  3.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走到哪里,听到什么乐声。走到哪里,又听到什么乐声,最好能用上象声词。
  例句:(1)小扬科在树林里,听见“噢咦、噢咦”的声音。
  (2)小扬科来到小河旁,听到青蛙“呱呱呱”地叫着。
  (3)小扬科在果园里,听到麻雀在“唧唧喳喳”地为他歌唱。
  4.谁能把这些内容排成一连串的句子,最好先说一句,“无论……总……”;接着,具体说,无论走到哪儿总能听到什么乐声;最后再说一句,“凡是……。”
  (贯穿语言训练,使学生进入情境的感受分外明确,语言能力亦在其中得到培养、提高。)
  板书:
   总“无论……总……”
   他来到……听到……
   分他来到……听到……或“在……在……在……”
   他来到……听到……
   总“凡是……”
  5.学生描述
  6.指点:扬科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乐声。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这些声音都是音乐。
    从这儿我们知道扬科对声音特别敏感。这说明扬科具有音乐的天才。难怪大伙儿都叫他“小音乐家”。
    小结:杨科很爱听自然界的音乐。

               第二课时
  讲读第三段。
  1.设问过渡:第三段一开始又说扬科在听音乐,这次他在哪儿听?
  2.默读课文。
  3.小扬科他在哪儿听音乐?是在旅店的里面,还是在外面;是门边,还是窗口?
    (引导学生对扬科在墙角这意想不到的处所听音乐的感而为之动。)
    指点:连门边、窗口都不让站!(激起学生情绪)他在哪儿呢?(“扬科悄悄地躲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
  4.这一句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躲)他为什么要躲呢?他曾经有过什么教训?这个“躲”字说明了什么?
    (联系第二段中因为听风吹木*而被监工毒打,点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天才儿童的摧残。)
  5. 指点:尽管是躲在墙角下,还是在“静听”,而且“常常”去听,说明他对音乐爱的程度之深。
  6.借着旅店的灯光,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哪儿听音乐?同学们想象一下那个情景,先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然后描绘一下,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听音乐,他怎么听着,听着……最后点明他是谁。(启发学生结合第一段中所描绘的小扬科的形象加以想象描述。)
  7.学生描述。
  8.他静静地听着。在乐声中,什么声音最吸引他?(小提琴的美妙的声音。并抓住“觉得”一词帮助学生理解。小提琴的声音吸引了扬科,他简直听入了迷。以至觉得“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是他想象中的奇妙的情景。
  9.齐读“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两句。
  10.扬科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树皮和马鬃怎么能做小提琴呢?但为什么他还是做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多么爱小提琴!12345
  11.教师深情地描述:小提琴使他着了迷,他愿“用自已的一切去交换”,然而他知道,除了这瘦弱的身体,除了这破旧的衣服,他是一无所有的。于是他把要求降低了又降低,“只要让他摸一下,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心满意足的了。”
  (教师用语言描述情境,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
  12.指导表情朗读,(进一步强化感知)“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一节,在“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句后停顿长些。突出“多么”、“要是”、“真愿意”、“一切”“摸一摸”、“摸一下”等词语,把小扬科对小提琴的情感表达出来。
  指名读本段二、三两段。
  小结:扬科在旅店外面听音乐,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
  第四段。
  1.过渡:自己做的一把毕竟太小,像蚊子在哼似的。刚巧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每当小提琴声响起时,小扬心里会怎么想呢?请看课文第三段。
  2.指名读。
  3.小扬科心里怎么想?照我们的想法:看一看总是可以的。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扬科为了看个提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三个小节。
  学生默读,要求把写扬科爱小提琴的句子画出来。
  4.这三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并理清扬科动作程序:望、走、闯、跪)
  5.扬科是个牧童,他住在草堆边,地主的食具间是不允许进去的。但是,他终于走进去了,课文中打了一个什么比方,把小扬科当时的恐惧和情不自禁的心情写出来了。
  6.讲比喻句“自己好像是闯进笼子的小动物。”
  (1)用“笼子”比喻什么?
  (2)小扬科就像什么?
  (3)笼子中的小动物的命运怎么样?(失去自由,随时都可能遭到主人的鞭打、残害。)
  (4)照应“他怕”、“他不敢动”、“恐惧越来越紧地抓住了他”。突出扬科的“怕”。解释:恐惧,就是害怕。所以课文上说“夜静得可怕”,主要是说扬科心里害怕。
  (5)他是这样的害伯,但他却走进了地主的食具间,句子中的“闯”告诉我们什么!(他对小提琴强烈的爱,战胜了“怕”,
  这种“爱”已经到了没有办法阻挡的程度,这就是课文上所说的“无法抗拒的力量”。)
  (6)照应:“眼巴巴地望着”、“望了很久”、“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推着他往前走”、“向门口移动”。
  (7)指导朗读。这两节写了扬科心里的怕和爱。写扬科的“怕”,进一步写出地主的残酷,也更衬托出扬科对小提琴的爱。我们朗读时,写“怕”的情绪,要读轻声,好像不敢出声;写“爱”的感情,要读得深沉、强烈。(示范。)
  7.提示:小扬科深情地望着小提琴,只是想做什么?
  (他只是想仔细地看一看小提琴。照我们的看法,看一看总可以吧!)
  8.默读本段三、四节。
  9.扬科在小提琴面前跪下了。指导看插图。(注意他的动作,想象他的眼神。)
  (凭借课文插图再现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一系列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把儿童的情绪推向高潮。)
  说话训练(一):用第一人称描述儿童的内心活动。(板书:“我”)
  (1)扬科终于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小提琴,他心里会怎么想,或者会自言自语地说什么?12345
  (板书:“心想”、“自言自语地说”)
  (2)引导学生复习朗读前一段中写小扬科爱小提琴的句子,
  “只要让他摸一摸……”“扬科多么想仔细地……”“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用第一人称口述。扬科想:“我……”
  说话训练(二):用第二人称,呼告的句式,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小扬科多么想把心里的话告诉小提琴,他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看图),这儿最好用第几人称说?谁能把刚才说的换成“你……”的口气说说。
  (提供导语:“小提琴啊,小提琴,……)(板书:小提琴呀,你……)
  表情朗读本段第三节。(“扬科已经进了食具间……”)
  说话训练(三):连贯描述图意。
  在叙述过程中,要交代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在交代时间地点时,也可适当地描述环境。(板书:时、地、人、事)(看图:月光透过窗户)
  例话:
  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扬科身上,扬科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这时,他恐惧全部消散了,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望着小提琴出神,不禁伸出颤抖的双手,小声地说:“小提琴啊,小提琴,我是多么想念你。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你,我多么想把你拿在手里,抚摸着你,哪怕一次,我也够满意了,至少可以把你瞧个清楚。”
  照应: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进一步感到小扬科对个提琴的爱已经形成了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也就是“没有办法阻挡的”。
  10.指名朗读全段。
  11.过了一会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黑暗中发生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下面接着写了许多声音,从这些声音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指导朗读。这一节节奏要读得短促,显出紧张的气氛。

               第三课时
  一、导入:扬科因为看小提琴被地主的仆人抓住了,而且被狠狠地打了一顿。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小扬科更悲惨的遭遇还在后面。
  二、讲读课文。
  第五段。
  1.可怜的扬科被带到管家面前,下面有三个疑问句“怎么处理他呢?……”是写谁在想?(是管家在想)(此处是一难点,应作提示。指导朗读语调,冷漠无情。)
  2.男女生轻声读。男生读第14节。女声读第15节。
  指导朗读。“他母亲来了”,母亲是赶来的,要读得急促。后面停一下,表示母亲看到了血肉模糊的儿子,伤心极了。“把他抱回家去”语气要沉重。“第二天……”“第三天……”轻些、慢些,我们几乎不忍心读下去了。
  (这一段表情朗读,师生共同进入情境,对小扬科悲惨的命运极端的同情,师生情绪达到高潮。)
  4.描述:这时候,我们仿佛看见小扬科更瘦弱了,躺在长凳上,他的呼吸巳经很微弱了,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听什么?他的身边还放着什么?(启发儿童想象,似乎看到了小扬科,让儿童的情感更深一层。)
  5.指点:生活里的音乐是多么美妙,但这是最后一次了。这里“树皮做的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这个“躺”字用得多好,说明只有他自己用树皮做的小提琴永远伴随着他,好像连这小提琴也舍不得离开它的小主人。
  6.齐读。
  7.描述:生活里的音乐还是那样美好,小提琴是那么可爱,可是我们的小扬科却要和我们永别了。我们都不忍心说“扬科死了”。作者是怎么说的?(“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动了。”12345
  8.课文一开始就写了小扬科的眼睛,那是怎样的眼睛?当扬科被叫到管家面前时,他的眼睛怎样?
  板书:
  闪闪发光的
  惊恐的眼睛
  瞪着
  睁着眼珠已经不再动了
  指点照应;从小扬科眼睛的变化,可看出地主对小扬科的摧残,把这么一个可爱的很有音乐天才的孩子,活活地打死了。所以说那一声琴响是“凄惨”的。
  9.小扬科睁着眼睛,我们想一想,如果他还能说话,他想说什么?(他要责问这个世界,你们为什么要打死我,我有什罪?妈妈,你一定要为你的孩子报仇。)
  10.小扬科要说的没能说出来,作者是通过什么揭露这世界的不平的呢?(“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其实,这就是写出了人的悲伤、愤怒。)
  11.表情朗读第五段。
    小结:扬科终于被打死了。
  三、总结全文。
  1.通过说话练习,归纳全文。
    根据全文的内容,谁能把课题“小音乐家扬科”补充成一句话。
    扬科为什么被打死?小音乐家扬科为了看一下小提琴就要被打死,这是你意料中的吗?还可以加上什么词儿?(竟、竟然)
    例:“小音乐家扬科为了看小提琴竟被地主活活地打死!”
  2.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什么?(突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
  3.总结:
    小扬科是个具有音乐天才的孩子,非常可爱。孩子是这样的可爱,命运是这样的悲惨,更使我们感到人吃人的剥削制度的可恨、可恶。假使小音乐家扬科和我们一样,生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音乐家,学了这篇课文,更使我们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多么幸福!
  四、朗读课文四、五两段。
  五、练习书面描述图意。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1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