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作业设计]《将相和》练习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写出这一课的成语。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万(  )千(  )    连(  )不(  )    波(  )壮(  )
一(  )身(  )    心(  )手(  )    波(  )汹(  )
水火(  )(  )     膘肥(  )(  )     虎视(  )(  )
    三、将下列历史人物填到相应的成语旁边。
    赵括   诸葛亮   祖逖   蔺相如   廉颇   勾践   曹植   荆轲
    初出茅庐——(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闻鸡起舞——(    )   完璧归赵——(    )   草船借箭——(    )
    负荆请罪——(    )   图穷匕见——(    )   煮豆燃萁——(    )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方——大大方方    客气——客客气气
    浩荡——(    )    世代——(    )    日夜——(    )
    请再写几个类似结构的词语:
    五、阅读答题
和氏璧
    古书《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这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以后,有人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宝石跪在荆山脚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血来了。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玉被当作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一琢磨,果然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宝石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传到楚威王时,被赐给了一位有功的丞相。后来,丞相府遭贼人盗窃,宝玉被偷走,卖到赵国,到了赵惠王手里。
    秦灭六国以后,这“和氏壁”又到了秦始皇手里。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传国之宝。从此以后,这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似乎谁得到它,谁就有资格当皇帝。所以后来诸侯争雄,打进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这颗“传国玉玺”。1234
    秦末,项羽和刘邦争雄,汉高祖刘邦首先攻入咸阳。取得了这颗玉玺,把它作为汉王朝的国宝,代代相传。至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篡夺了汉朝的政权,逼得孝元太皇太后交出玉玺。太皇太后气得将玉玺摔在地上,这件国宝被砸掉了一个角。据说,王莽后来叫工匠用黄金镶补了。再后来呢,这宝物就不知去向了。
1.简要说说“和氏壁”名字的由来。
2.简单历数短文中所介绍的和氏璧的流传过程。
卞和→(    )……→(    )→(    )→小偷→(    )……→(    )……→(    )……→孝元太皇太后
【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词语。
        hào  zhào      nuò  yán      dǎn  qiè      wán bì ɡuī zhào
       (         )    (        )    (        )    (               )   
        lì   jí    zhū  wèi    fù jīnɡ qǐnɡ zuì    lǐ zhí qì zhuànɡ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璧(    )      臣(    )       袍(    )       荆(    )
       壁(    )      巨(    )       胞(    )       刑(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反义词:称赞——          拒绝——           热情——1234
【句段集锦】
    填空。
              腼腆        谦虚
    1、她太(     )了,一见陌生人就脸红。
    2、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经常向别的同学请教,真是一位(     )好学的学生。
              爱戴        爱护
    3、列宁十分(     )书。
    4、周总理是一位深受人民(     )的好总理。
【课文链接】
    先读课文,再填空。
    课文由             、              、              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其中              是                的发展,                、            
的结果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课外延伸】
    阅读:
                             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杨朱。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僮仆帮助追寻。杨朱问道:“仅仅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
    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呢?”
    邻居回答:“岔道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所以找不着了。”
    “哦,是这样……”杨朱深思好久,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1234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1)“歧路”指                 。“亡羊”的意思是             。
    (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                                                         
    (3)写话: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9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