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着力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
  2、通过自学研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从多角度理解并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
 【教具准备】“完璧归赵”故事的连贯图片、课文磁带、幻灯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既然有和,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很不服气。)
  2、讨论“嘴”指什么?(板书:嘴)
  (廉颇看不起蔺相如,认为他只是靠嘴巴说说,没有其他本领)
  3、推出研究问题: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没有其他能耐呢? 
二、深入阅读,研讨材料(完璧归赵)
  1、录音播放2~10自然段内容,实物投影展示2~10段画面:
    思考:你从哪里发现蔺相如还具有什么品质?听好后与你的学伴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⑴ 理解第六自然段“如果……就……,如果……一定……”
    ① 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
    ② “一定”说明什么?
    ③ 谁愿意做一回自信的蔺相如,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撞柱画面,体会蔺相如心情。
   ⑵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① 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
    ② 什么叫“理直气壮”?
    ③ 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以上是直接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句,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在此基础上再渗透多角度思考的意识,请学生找一找,能不能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⑶ 品味“只好”、“只得”:
    ① 理解“只好”、“只得”的意思。
    ② 找到并读读“只好”、“只得”所在句子,明白“只好”、“只得”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 朗读所找句子
       你们说得很好,我相信你能把赵王的没办法(或秦王的无可奈何)读的很好?
    ⑷ 小结:
    ① 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凭的是什么?(板书)若是“就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完璧归赵”中处处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难怪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② 齐读2~10自然段。
    ③ 方法小结:
      在完璧归赵中,我们通过对个别词语、句子或段落的研究,证明了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12
三、继续阅读(渑池会见),深入发现
  1、自学“渑池会见”,边看边思考,蔺相如还有什么可贵的品质,完成练习纸:
    研究词句,研究发现。
  2、学生汇报:
   ⑴ 着重指导:
     出示句子
  “蔺相如说:你跟我只有五步之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 蔺相如为什么要和秦王“拼了”?
    ② 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不惜以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是多大的勇气啊!谁有勇气读好这句话?
    ③ 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读一读吗?(如:怒气冲冲)
      指导学生朗读,理解第11自然段的“才”。
      秦王约赵王去渑池会见,赵王有什么顾虑?是谁“才”让他决定动身去渑池?这说明了什么?(侧面反应了蔺相如做事果断)
   ⑵ 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外交之战是谁胜利了?(估计:赵国胜;秦、赵打平。)
    ① 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从课文中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 教师提示:秦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王是一个大国的王,蔺相如是个小国的臣。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是赵国胜了的结论。
   ⑶ 此时,你心目中的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⑷ 根据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给第二个故事改题目(板书:“渑池会见”改成“渑池立功”)
四、回归开头,了解起因
  1、蔺相如在两次立功中都是与谁较量?(秦国)秦王为什么与赵国过不去呢?
  2、齐读第一小节。
  3、强大的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它早对自己的邻邦──赵国虎视眈眈,无论是换璧,还是渑池会面都是一种挑衅行为,想找借口吞并赵国,蔺相如在这种严峻的时刻,接受任务以自己过人的机智和胆识挫败了秦王的阴谋,从一介平民升为上卿,你说他的官该不该升?
五、把握层次,分清因果
  蔺相如的官越当越大,导致了将相的不和,经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了,那三个故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
  幻灯片出示:
  ⑴ 词语搭配:
    总  因       秦王骗璧
    故事一起因      想占赵国的便宜
    故事二起因      秦国最强大
    故事三起因      职位比廉颇高
  ⑵ 根据三个故事之间联系填空: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的___,前两个故事的___又是第三个故事的___,三个故事构成了___这一有名的历史故事。
六、课外延伸,开放课堂
  课外阅读有关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或人物辩论会。
【板书】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让学生参与板书的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进行设计。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9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