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_《桥》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程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探究问题1: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语文教学中环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开课时我就将环境作为突破口,让生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课件: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整节课就围绕洪水的凶猛拉开了帷幕。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挡”等词,感受雨水的凶猛和洪水的可怕,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观看山洪暴发的课件,再次感受场面的紧张。《播放课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在个人读透的基础上,进行排读,即先由一个组齐读,然后两个组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形成一种越来越强的气势,读出洪水的势不可挡,读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导学生从读书联系到生活实际,体悟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此时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样,也是惊慌失措。从而为下面反衬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笔。这部分主要通过读来烘托气氛,孕伏情感。123
  2、探究问题2: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⑴ 交流感动之一: 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教师设计问题: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为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范读7、8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让学生思考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将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⑵ 交流感动之二:出示课件: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对照读描写环境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⑶ 交流感动之三: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练习和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在学习三次感动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为了鼓励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教师评价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读得较好的地方,教师可以分别给予“你命令的语气读出了老汉的镇定”,“你能把老汉读成一头豹子”,“你读出了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等评价。
  3、探究问题3:感悟环境场面描写与表现人物品格的联系:
    本文要歌颂的人物是老支书,为什么作者却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木桥、村民?这是作者将环境场面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怎样让学生掌握呢?我采用抓住两个对比来突破:第一抓环境的险恶与老汉的沉着形成的对比,第二抓群众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形成的对比,从而反衬出老汉顶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课文悬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最后一部分。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至此,顺利突破了课文的难点,老汉的高大形象也跃然纸上。让学生“情动而词发”,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带着深切的怀念,写几句为老支书祭奠的话,既深化了老汉的精神,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小结表达特点,阅读拓展延伸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123
   ⑴ 是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⑵ 是设置悬念。
   ⑶ 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⑷ 是语言简短。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表达上的特点,也是第三学段的孩子所必须掌握的。
  2、语文学习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因此我设计了拓展阅读的环节:推荐的文章有《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等。课后的拓展阅读能让学生总结这类课文的特点,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以课文为中国,进行辐射阅读,把书读厚。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老汉   村民
  (势不可当)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惊慌失措)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9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