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稿一等奖]《杨氏之子》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杨氏之子》。
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尽管如此,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过程还是充满了困难:学生读通课文有困难,读懂文意有困难,感悟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对答之巧有困难,能让初次接触的学生望文言文而不却步,从此喜欢文言文则更是难上加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把握和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建议,我预设以下三维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理解“惠”、“曰”、“禽”三个生字。
2.通过对比学生与教师读的不同处,探究停顿,读通课文,把握大意。
3.通过朗读品悟“未闻”、“应声答曰”等词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4.在迁移运用中感悟古文之韵味,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是对文言文最为初步的认识,所以我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并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探究停顿,读懂句子,了解故事内容。
鉴于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这篇课文又是文言文,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可体会杨氏子的巧言善辩,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预设教学的难点是:联系上下文,通过品读重点词“未闻”、“应声答曰”等,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拟表演等让学生融入古文;以“朗读”为轴,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语言材料,用优秀的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具体怎样实施教学呢?我预设了如下教学流程:
流程一、揭题导入,迁移运用
课前,与学生交流平时曾经接触的常见的古文口语,如“善哉”“吾”“尔” “饭否”等词语的文白翻译,并用这些词语进行简单对话。理解课题后,以古人的说话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柳家之女”、“王家之子”等,然后学习课文。这样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流程二、初读古文,读通课文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这一流程的设计秉着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读为主线,层层深入,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123
1.学生自由朗读,关注两个多音字“为”、“应”和三个生字“惠、曰、禽”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然后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程度,并引导其他学生围绕“是否读准字音”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3.考虑到文言文在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师进行示范朗读,通过对比朗读,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4.在此基础上再自由练读,齐读等。
这四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使学生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逐步感受到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
流程三:探究停顿,读懂课文
文言文教学的读懂,仅仅要求能够“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所以这一板块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课文,反馈交流时以文章朗读时为什么这样停顿,来检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孔的后面为什么要停顿,家的后面为什么要停顿,通过探究停顿和结合注释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学有困难,还可以用文白对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流程四、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这一板块立足语言文字,将读懂内容、理解词句、入情体验、感情朗读有机融合起来。主要安排了以下3个教学环节。
1.品读孔君平的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的教学从以下四方面进预设。
①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
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②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③让学生想象孔君平当时的动作、神态来说说这句话。
④齐读孔君平的话。
2.感受杨氏之子对答之巧妙。出示句子: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这句话的教学分四步走:
①感悟对答之巧。利用对对子的方法,老师说孔君平的话,学生用杨氏子的话来对。如,果——禽。君家——夫子家。君家果——夫子家禽。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杨氏子对答妙在以对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②品读“未闻”之妙。通过朗读比较:孔雀是父子家禽。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这两个句子读出“未闻”隐含的礼貌与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学文至此,师生小结杨氏子的聪慧,引出课文的第一句话,齐读句子
③感悟反应之快。杨氏子聪明还表现在哪?
预设1:有礼貌;
预设2:九岁;
预设3:应声答曰:
a.可以换哪些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思维敏捷)——
b.师生合作演绎对话:你们能否应声答老师的话?(师说孔君平话,生答杨氏之子的话。)
④再齐读文章第一句话。
n  3.最后,回归整体,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n
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角色体验,模拟表演等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读出了文言文的情趣。
流程五:美读古文,迁移改文,熟读成诵123
为学生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这样一个聪慧过人的杨氏子,同学想去会会他吗?如姓柳,姓梅的去拜访该怎么说(迁移改文)

2.背诵积累。
a.对照古今文,试背古文:老师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说一句,你们对一句。
老师逐句说现代文,全体学生试背。
b.同桌对练,齐吟诵。最后配乐朗读。
流程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是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的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
尝试阅读《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
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地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当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口中狗窦》,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这样,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63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