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薛法根|《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通过词人的其他词作,培养学生对宋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图画,披文入境,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词中田园生活之美,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播放邓丽君的《水调歌头》,配歌词
2、能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吗?
3、对,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诗词往往最能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人们心中的感受,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进经典文化的殿堂——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
4、指名读课题
5、读着这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村居 课文的内容
词牌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是什么?
中间空格、读时要停顿
6、这首词与我们以往所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出示全词
字数不同 又叫长短句
分上下两部分又叫上阙下阙或上片下片
二、自主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地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在阅读时,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无赖”与“喜”矛盾;“翁媪”的意思
策略:听说过这个词吗?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个词的?原来是贬义的,现在呢?
3、正音:剥、莲蓬
4、指名读这首词
5、同学们刚才都读正确了,可是读诗词还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我们再来练练
6、指名读
7、指导:我听出来了,她读“茅檐低小”时,哪儿停顿了一下?
   而且,她读“茅檐”的’檐”是这样的(范读) 稍微的延长,这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跟着老师读。
8、学生练习,指名读
9、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一幅村居图。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10、生交流。
a生活环境的优美:看到茅檐、小溪、青草;听到鸟鸣、流水;闻到荷花的清香、青草的芬芳……
b人物活动的画面: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过渡:诗歌我们不能只读出大概意思,我们还需要细细品味,品出词中的情,品出词的意境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
1、交流:
▲美丽的村居图
指导朗读:你一定看到了许多美景,请你边想象美景边读这首词。
师小结:淙淙的流水,流淌着乡村的悠闲与恬静,如茵的青草,传递着夏的信息,阵阵清风,吹来了荷花那迷人的清香,多美的村居啊!我们一起来读。
▲幸福的、温馨的村居图  
指导朗读:请你带这幸福之情读一读。
哪儿让你感受到幸福的或温馨呢?
a 翁媪
师:老两口衣食无忧,老有所养,悠闲地坐在屋前,互相聊着、看着,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大家刚才所说的,都包含在一个词中,哪一个?(相媚好)
“相媚好”就是写出了老两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12
指导朗读:好一个相亲相爱,谁来读出老两口的绵绵情意?
c你就是辛弃疾啊!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大儿、中儿、
过渡:我们读出了老两口的温馨、幸福,还有谁也让你感受到幸福的或温馨呢?
b小儿
引导:能把小儿的幸福说一说吗?
      哪个词看出小儿的无忧无虑?(卧)
      “卧”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一个动作吗?
      俯卧,还可以怎么“卧”?(仰卧、侧卧)
      透过这个“卧”字,你 眼前浮现的小儿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
      谁用朗读来表现小儿的无忧无虑?
过渡:幸福的老两口,无忧无虑的小儿,只有大儿、中儿最累了,大儿——锄禾日当午……,中儿,虽然还没长大,但也应了一句古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许手都末出了老茧,他们幸福吗?谁能说出大儿的心声?
点评:孝顺的 孩子、你享受的是尽孝的快乐,你享受的是劳作的快乐。
指导读,老人醉了,辛弃疾醉了,读这首词的我们也醉了,一起读。配乐 《清溪流水》或者《高山流水》
▲你们能用词中的某一个字来概括这幅村居图吗?
四、拓展
1、这样一种温馨和谐、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让辛弃疾如此的向往,在他的《稼轩长短句》中,也有这样一首风格清丽的词。出示: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指名分别读上下阙
3、说说读这首词的感受
4、简介这首词
a在这首词中,你觉得哪一句词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心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啊,他多么希望百姓们——能过上一个丰收年。
这就是辛弃疾,尽管心醉田园,心里想着的却是百姓、祖国。让我们记住辛弃疾,记住这个伟大的词人。愿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尽情畅游,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下,气质如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辛弃疾的作品,大家可以查看这个网站,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