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
  2、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励。
  3、引导学生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借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你们见过白杨吗?请结合文中的图简单介绍一下白杨。
  3、我们都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二、了解白杨特点,析句悟情
  4、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自然段。
  5、指名读这一段,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讨论:从这一段里你们知道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直
  适应性强
  生命力强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这是本文的重点之一,认识白杨的特点为后文认识建设者们响应党的号召,克服困难建设边疆的精神作铺垫)
  8、这棵白杨长在什么地方?(大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地方?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大戈壁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有关语句谈。
  9、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长得怎样?(高大挺秀)比较"高大挺秀"与"直"哪个好。它为什么会长得"高大挺秀"?(板书:把"直"换成"高大挺秀")
  (在认识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回顾前三自然段,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对它的特点有更深入地认识,从而对它产生敬佩之情。)
  三、理解爸爸的心,析句悟情
  10、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他还在干什么?(理解"表白")他的"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十六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孩子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方法是读一句停下来想一想,他们不知道什么,把你的理解补出来。
  1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12、学生交流汇报。
  (1)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2)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3)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3、出示大戈壁的资料帮助理解第三个问题。
  14、出示背景资料帮助理解第一个问题。
  15、联系有关内容理解第二个问题。
  16、再读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联系刚才的三个问题说爸爸的"心"是什么?板书:(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献身边疆)
  ("白杨树象征着建设、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认真与文本对话,探求"孩子们所不知道的",并用有关资料介绍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的直观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展现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鲜明的对比,更富现实教育意义。)
  17、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⑴引言:爸爸的心表白了,按说他应该满足了,可他望着窗外的白杨为什么要"沉思"呢?他在想什么?他为什么又"微笑"了?
  ⑵"他又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沉思"在哪儿?这个时候他在想什么?12
  (两次"沉思"、"严肃"、"微笑"地理解,让学生反顾前文,体现了"整体--总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
  课文表面上写什么,实际上赞美什么?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书设计: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 适应性强  建设者 建设边疆
     生命力强      献身边疆
   -------借物喻人----
  [评析]
  《白杨》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们崇高的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无限的真情。对初次接触这类课文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紧紧抓住树与人的关系设计教学思路。
  1、设计了"变序教学"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学习白杨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这样对白杨的特点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非常清晰。
  2、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1)运用对比。如在了解了爸爸的"心"以后,引导学生讨论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后来他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通过对比,学生对爸爸坚信"孩子们一定会在老一辈建设者的影响下,成为新疆的建设者"有了新认识。
  (2)运用比较。如在认识了白杨"直"的特点以后,把"高大挺秀"与"直"进行比较,不仅使学生对白杨的特点认识更深,还从用词上体会到了作者对白杨的喜爱之情,懂得了作文中遣词造句的重要性。
  (3)进行内容补充。如爸爸表白自己的"心"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孩子们不知道的内容,形成反差,进行讨论,使学生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同时也为后文中爸爸的"微笑"作了铺垫。
  (4)以情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情感、对边疆建设者的情感,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作者单位:431900①湖北省钟祥市新堤小学②湖北省钟祥市教研室)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