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教学设计黄庭坚|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介】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板书“居”,组词。想到了什么?然后板书“村居”。指名背诵高鼎的《村居》。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题名也叫《村居》的诗,不过,它的前面还有三个字“清平乐”(板书)。(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清平乐”是词牌名,又名“醉东风”,它相当歌曲的谱子。看,咱们的语言真有意思,三个字就能定下曲子的意境。
   3、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屏幕出示辛弃疾的生平,学生看之后提取关键词,譬如:字幼安,号稼轩。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词作的风格:农村词,英雄词。)
   4、放声诵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读顺,读正确。(学生读词,教师做手势进行指挥。)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翁媪 锄 莲 相媚好 剥
   2、指名学生读一读,一边正音,一边加以渗透。
   〔锄——锄禾(指名背诗)——锄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导读“青青草”。)
莲——莲花——莲蓬(为了读起来响亮点,读第二声)〕
   3、齐读。
   4、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在哪儿呢?(指名说,相机板书: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5、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板书:溪)这个字和大家的感情肯定很深,因为咱们是桃溪小学的一员。如果,把这个“溪”换成提足旁的“蹊”,你有什么发现?(齐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现在大家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村居图?(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回答。)
   (①幸福的一家子 ②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③安居乐业的一家人……)
三、走进村居,在诗意中徜徉。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认为谁是最幸福的?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123
   2、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是沉醉?(学生交流)景美,心情舒畅,或许也会喝点老酒,微带醉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诗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聊天,用吴方言说着贴心话的样子。如果在作文中你能掌握先声夺人的“法宝”,你的作文定会锦上添花。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句式训练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
   4、学生自由交流。指名谈一谈。(男女同桌之间扮演翁媪,自由畅谈。)
   5、其实,儿女一直是父母口中永恒的话题。听——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2)媪笑着说:“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他也老大不小了,该帮他娶个媳妇了。”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
   6、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齐读)大儿幸福吗?中儿呢?(指名回答)
   句式训练:
大儿的幸福,在于(                 );中儿的幸福,在于(                    ) ;翁媪的幸福,在于(           )。
   7、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会是怎样的神情?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交流,指答。板书 最喜 )小儿子是“无赖”,翁媪怎么会“最喜”呢?(学生交流)
   理解“无赖”。当父母看到你顽皮的时候会怎么说?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哪一个字表现了小儿的活泼可爱?指名说一说。
   8、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前者想到的是责任,后者让人欣慰。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可真是个精灵鬼。你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 ”,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学生交流,理解“卧”)
   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推敲一下。
   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动”的时候是那么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静”的时候是这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动一静竟然融合在一个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学生交流)123
   9、看到“莲蓬”,你会想到哪些诗?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儿可能就是刚刚“偷采白莲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10、此情此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醉了:他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让我们也一起来陶醉一番,陶醉在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之中。(齐声诵读,然后背诵。)
   11、我们再来看这一家老小,居住在这样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如此清贫的日子,他们却其乐融融。因为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当时,许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2、词人闲居在上饶老家二十多年,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他多么希望这种安居乐业不仅仅是一家两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四、将“醉”字进行到底
   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初读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媒体出示)
   2、想一想,“破阵子”这一词牌表达得意境是怎样的?(慷慨激昂)你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洋溢着爱国、报国的激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
  (二)、探询“醉”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醉”,它和《清平乐·村居》里的“醉”一样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配上激昂的音乐)
   3、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出示村居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齐读)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蓦然回首”,却发现咱们和这幸福的一家人,还是半个老乡呢。(出示吴方言分布图)让我们用我们的“吴侬软语”来读一读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配乐,学生用吴方言读词,体会。)
五、作业。
   同学们,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其中,描写儿童的古诗词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韵味:一个“卧”字,精彩纷呈。在课外阅读积累中,睁大你的慧眼,你一定能采撷到其中亮丽的一枚。试试看,怎么样?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