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在花山的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文章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湖南省湘潭县有个美丽的韶山冲。在韶山嘴的对面,有一所半瓦半茅的农家房屋。1893年12月26日,在这所房子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毛泽东。
  八岁那年,毛泽东背起书包上学了。在私塾里,他是个十分严肃的孩子,从不随便说笑、打闹,功课没做完,他决不出去玩。
  当时,私塾里教的经书枯燥无味,非常难懂。毛泽东虽然不喜欢那些经书,但他记忆力很强,领会得也快,读上几遍就能背得出来。剩下的时间,他就自己学习其他知识。
  他非常喜欢读小说,《说唐》、《说岳》、《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他总是读了又读,甚至能把书中的情节背下来。每当放牛或干完农活儿,他就给别人讲述,跟大家谈论。
  毛泽东不喜欢读经史,而喜欢读“杂书”,父亲很不高兴,再加上晚上看书又费灯油,所以经常阻拦他。毛泽东就用蓝布被单遮住窗户,使外面看不见屋里的灯光。他坐在豆大光亮的油灯下,贪婪地读着他在乡下能找到的一切书。
  1910年初秋,十六岁的毛泽东说服了父亲,离开家乡,来到五十里外的东山高等小学参加入学考试。作文的题目是“言志”。他联系人民的疾苦、民族的危急、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抱负写了出来。校长和国文教员看了他的文章,惊喜万分,都激动地说:“今天,我们录取了一个建国人材!”
  这所学校,学生们每天早上集合点名时,校长总要训话,还经常讲中国贫弱,不断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的时事。毛泽东总是认真地听着、想着。学校里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员,他经常给学生讲逐渐富强的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毛泽东听了,更为国家担忧。
  一天,毛泽东看见一位同学拿着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恳切地请求借给他阅读。那位同学答应了。几天以后,毛泽东把书还给那位同学时,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把书弄脏了!”那位同学翻开书一看,书上用毛笔画了许多圈圈点点。画得最密的是世界闻名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那位同学看了,不但没责怪,反而称赞不已。毛泽东对他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至于遭受列强欺侮。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此后不久,毛泽东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子任”,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

毛主席在花山
陈晔
  阜平县有一条优美秀气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边的山沟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沟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紫荆花喧闹枝头;秋天,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红叶。村东一条小河,缓缓穿村而过。潺潺的水声夹着百鸟的齐鸣使这个山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12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敌机轰炸。于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极端绝密的情况下,毛主席秘密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隐在大山里的巴掌大的美丽小山村。
  当时张冀新刚满十八岁,在花山小学做小学教师。他就是花山村人。主席来之前,村里开了会,说民运工作组首长要来这里住几天,要保密,任何人不准走漏风声。首长要住在张冀新家后排的张德山家,于是后排的几家人都将房子腾了出来,挪到前排,几家人挤在一起住。
  5月18日傍晚,花山村响起了汽车的轰鸣声。顺着河槽开来几辆汽车。车停稳后,下来一些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随后从第三辆车上下来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个子。花山村的人第一次见到汽车,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稀罕儿。张冀新就站在家门口,看见大个子的第一眼,他觉得很面熟,只是想不起来是谁。
  首长住的房子旁边有一盘石碾。平时,张冀新他们四五家人吃面都在这里碾米。为了不影响首长办公,他们就到离家很远的另一个碾子上去碾米。
  首长来的第三天晚上,张冀新带着疑问,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个面熟的人是谁呢?当时,边区家家户户都已经张挂毛主席画像,张冀新在脑海里几经对照,断定首长就是毛主席!他激动地彻夜未眠,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但这是极端保密的事情,不能讲!
  毛主席每天都要出来散步。有一天,张冀新的妻子端着玉米去村上推碾,主席碰见了,拦住了她:“这不是有碾子吗?为什么还到别处去推?”张冀新的妻子回答说,怕影响首长办公。毛主席说:“就在这儿推,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推碾。”主席以为是警卫安排的,就叮嘱他们,“告诉乡亲们,咱们住了人家的房子,不能连碾也不能推,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不要影响群众生活。”
  闲了几天的碾子又开始转上了。一天,张冀新与母亲在碾上推碾,他妻子在碾旁罗面。这时候,主席从院里出来了,下了台阶,径直朝石碾走来。
  “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
  张冀新听见是冲他说话,忙抬起头来应声。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个。”“你教什么课本?”
  “我教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课本。”和主席说话,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罢,他停顿了一下,沉吟良久,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这句话,却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主席在村里住了9天,便从花山到了西柏坡,而后,在西柏坡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主席在花山的故事编入了中学课本,还编成了歌儿,被人们传唱。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