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版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深受感动的句子,感悟主席毛泽东的无私胸襟和父亲毛泽东的慈父情怀。
3.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谈话】 由苏州的寒山寺引出古诗《枫桥夜泊》,学生一起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1.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第一遍读好,理解“桑梓”就是指故乡。
指名读,相机理解“何须”,读懂少年毛泽东的志向。
师小结:毛泽东善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宽阔的胸襟与情怀。
2.揭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⑴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⑵初解诗意:学生自己读诗,交流诗意。师相机引导:忠骨仅仅指骨灰吗?(为正义事业牺牲的忠义志士的骨灰)
⑶再读引发思考:这二句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毛泽东借用这二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二、初知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读通读顺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课文大概内容,顺势了解电报内容,引导学生讲完整讲简洁。
⑵师小结:这两位同学都说到了一封电报,同时又包含了二个来电,一个批示。我们今天的课文就是由它们组成。
⑶出示毛岸英的照片,简介毛岸英。
2、出示电报:
⑴ 谁写给谁?理解两个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殉职”指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
⑵从这份电报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的岸英
一生: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的岸英
师引:岸英年仅28岁。当时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他依然把岸英送到战场。老来丧子的毛泽东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三、细悟情感
1.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为父亲毛泽东心情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师巡视点拨。
2.交流体会:同学们,此时痛失爱子的毛泽东心情怎样呢?
⑴一生:心情悲痛。我从“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读出来。
①师:“抽”与“吸”有什么不同?
生:抽是一个劲的,吸是吸一口吐掉。
师:从“吸”看出毛泽东借吸烟来解除――内心的痛苦。
生:从“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也可以看出悲伤。
师: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通,读──
师: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
师: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大悲无言,大爱无声,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②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浮现在毛泽东的眼前,此刻主席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孩子的笑脸
生:仿佛看到了岸英笑着向他跑来。
师:往事是多么的快乐,让主席想起了很多很多。谁读懂了这句话
出示——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123
③当他再一次想起这些,当这些鲜活的情景再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⑵“岸英!岸英!”
①齐读后思考:主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从这二个感叹号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不相信这是真的。
生:主席非常想念岸英。
师:带着这样的一种希望一齐呼唤:“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生齐读)
师:喃喃可以换成什么词?(自言自语、轻声嘀咕)而这里用喃喃着,而且是情不自禁地喃喃。谁还体会到什么?
生:痛心
师:非常非常痛心。这是一种锥心的痛。痛汇成了一句话――生齐读体会。
⑶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生:我从这句话的“强忍”体会到主席内心的痛苦。
生:我从这句话的“无限的眷恋”体会到主席当时痛苦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的背后内涵:眼泪此刻在哪里?(眼眶打转)所以他只能――仰起头望着天花板。你分明看到了主席怎样的眼睛?
生:眼睛像针在扎,眼眶里都是泪水。(请三名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再齐读体会。)
3、此时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多么想见见儿子的最后一面。其实作为主席的他是完全可以见上这最后一面的。
(1)生读彭老总的来电:
主席勋(x o n)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x d n)职……
(2)主席为什么强忍悲痛没有这样做?再读课文,体会作为主席的毛泽东,他是怎么想的?
(3)出示两种想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这两种想法交织着,读读这两种想法,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怎样的父亲?
生:舍己为公的主席。
生:爱子情深的父亲。
4、在作为父亲与主席两种身份之间,毛泽东作出了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决定。
(1)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再解诗意:联系这位主席,这个父亲再说诗意。
师:此刻想起16岁的毛泽东写给自己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时的毛泽东多么有豪情。但同样的情境,题给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不一般的心境。生再次体会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5、自由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想问问这位辗转反侧的父亲什么问题?
生:主席为什么下意识地踌躇一会儿?
生:为什么看一下窗外?
生:是什么勇气什么力量这么做?
师: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6.师配乐朗诵拓展内容,加深体会:
这种悲痛一直延续到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123
学生通过阅读这段课外资料,懂得了主席有多么爱他的儿子,可他们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他是真的不想见吗?不是的!只是他不想破例,不想搞特殊,把自己也看成了普通父母中的一员。
四、小结提升
再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加深体会伟人背后的慈父情怀。
点评:
《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一是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二是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把一个具有旷达的心胸和无私襟怀的毛泽东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张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较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教学中,教师先侧重于课文结构的勾勒和主要内容的概括,接着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体会与感悟。老师对文本挖掘很深很透,整节课感情深沉,夺人心声。但美中不足的是课堂气氛有些过于沉闷。正像薛法根老师所说,可否跳出语言文字去体会情感的线索,从体会表达的角度进行切入是不是会让学生更有话可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193.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