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毛泽东。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这首诗,对于诗中的一些疑难的地方做了讲解和分析,是吧?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36页,我们继续来讲这首诗。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诗。
(一生读,师开始板书全诗)
师:读的非常好,我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一生读)
师: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读)
师:昨天在我们的学习中解决了好多疑难字,我记得下课前咱们还留下了几个字没解决清楚,是不是?还记不记得是哪几个字?
生1:腾
师:还有哪个问题?
生2:走
师:还有呢?
生3:寒
师:这三个字的意思,同学们回家是否把它弄懂了?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腾的意思是翻腾
师:那么,“腾细浪”三个字连在一起要怎么解释呢?翻腾,然后是细浪
生:翻腾着细细的波浪
师:挺好。“走”?
生1:走过泥丸
师:这个词叫做泥丸,那么按照你的解释,这个“走”就是“走路”的“走”,怎么跟“走泥丸”连在一块呢?
生2:滚的意思
师:走和滚,差距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生3:艰难的步伐
师:那么,“乌蒙磅礴走泥丸”怎么解释比较好呢?
生4:乌蒙山
师:昨天我们说了,“磅礴”什么意思?
生齐:气势宏大
师:那么,如果“走”是步伐艰难,这个怎么解释比较好呢?或者说你同不同意把这个“走”解释成步伐艰难?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5:我认为这个“走”是脚下的意思。
师:你来说说看这句话怎么解释?
生5:乌蒙山气势宏大,但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的泥球一样。
师:似乎能说的通。不过,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走字今天我们当走路讲,在古代的时候它当作跑,古代的时候没有这个走字,走就是跑,我们说“弃而还走”,那就是赶紧逃跑。所以说这个走在古诗中和跑有关,但是说跑动的泥丸就不恰当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解释成滚动。同学们是不是该把这个意思记在你的书上?
师:这句诗就可以解释的通了。怎么解释比较好呢?
生:乌蒙山那样气势宏大,但在红军眼里,不过像滚动的泥丸。
师:说的太好了,中间还加了一句补充的话“在红军眼里”。
师:乌蒙山气势宏大,我画一个试试(师画简笔画)都在云中,但是在红军眼里像——
生:泥丸
师:(画简笔画)泥丸是什么?
生:泥球
师:用手比划一下大概有多大?这样的话,把走译成滚动就比较合适了。什么是走泥丸?
生齐:滚动的泥丸
师:还有一个词是——
生:寒
师:铁索寒,这个寒字你觉得怎么解释比较好?
生1:寒冷
师:铁索寒呢?
生1:铁索很寒冷
师:冬天铁索很寒冷,合不合适呢?好多同学摇头了
生2:铁索很冰凉
师:很冰凉还不如说很寒冷,冰凉都是说冷的意思。这样说合适吗?
生3:铁索横在江上,感觉这个铁索很凉
师: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可是在这里我们得联系这首诗当时写作的故事,“大渡桥横铁索寒”,在这发生过一件事,谁知道?
生:当时日本人
师:不是日本人,是国民党
生:他们阻拦红军,把上面的木头都去掉,只剩下铁链,很危险,人走在铁链上就很容易踩空,所以说特别的危险,有特别寒冷的感觉。1234
师:写这首诗是在这件事情之后,长征已经结束了,那么当时在大渡河上有一座桥,叫做泸定桥,泸定桥上有13条铁链,当时敌人在河对岸,不想让红军过去,把桥上的木板都给撤掉了,于是就只留下了铁索,这铁索也许接受了水汽,让人感觉到确实很冰凉,但是当时战士们要夺下这座桥的时候,要从这座桥上攀过去,要面临敌人的枪林弹雨,有很多战士牺牲了,当战斗结束、长征结束的时候,毛主席想到了牺牲的战友,他觉得那大渡河上的铁索令人心寒。这样解释比较合适。
师:老师有一段当时在毛主席写《长征》这首诗的片段,其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在讲大渡河上面的铁索桥是多么的难以攻克。
(播放影片)
师:我们解决了上堂课遗留下来的字,一个是腾,一个是走,一个是寒,另外一些字我们上堂课都说到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全诗都说通了呢?大家试试看,你先自己说说看,一会我找同学来说。
师:找4名同学,一个同学来说两句
生1:红军不怕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困难,万水千山之当成小事。
师:很好。
生2:五岭的山脉弯弯曲曲,就像奔腾的细流,乌蒙山气势磅礴,就像滚动的泥丸。
师:好,继续,最难的两句
生3:金沙水拍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河上的铁索令人心寒。
师:这个暖字你能不能再说说?金沙滩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使人感到——
生:心暖
师:然后大渡河上横跨的铁索至今想来令人——
生:心寒
师:最后两句
生4:走过了岷山的千里冰雪,三军过后都笑口颜开
师:都笑逐颜开,喜笑颜开也可以。
师:诗我们都说通了。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生齐:长征
师: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如果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评价长征的话,选哪一个字?
生1:难
师:什么难?处处有困难,处处有艰难,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中到底写到了哪些艰难?到书中找一找,是不是都围绕着长征的难来写啊,有没有艰难?艰难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你找到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1:万水千山
师:这四个字怎么能体现出长征的难呢?
生2:很多河很多山
师:跨过很多江河,翻过很多大山,是不是一万条一千座呢?
生:不是
师:古诗中常常用一个手法,叫做——
生:夸张
师:也叫虚指,就是所用的数字并不是实际的,他只是想说很多。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用法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
师:你真聪明,千里雪,说明什么?
生:雪很多
师:漫地都是,但并不仅指一千里。同学们说的很好,第一困难就是要经过万水千山。还有什么困难?
生3:远征
师:有多远?
生齐:两万五千里
师:两万五千里,单位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米”?
生:不是
师:太短了,千米也不是,应该是“里”。还有吗?
生4:不是在路途中的,是有敌人的追杀。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4:他们越过这么多岭,越过这么多省,越过这么多水,是要转移根据地,有敌人来追他。
师:看来你了解这段历史。后边有追兵不停的在追赶,前面有敌人在不住的堵截,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生,比如说——
生齐: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比如说泸定桥的战斗,其实在金沙江这有没有战斗?也有,只不过没有那么激烈。我们的红军在毛主席的指导之下,运用了非常巧妙的办法,不费一兵一卒,就从这金沙江上渡过去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长江水流湍急,落差极大,要想渡河非常不容易,敌人把船全都抢走了,我们就靠仅有的两条,其中一条还是破的船,把大部队全都渡过去了。那个同学说的对,长征的艰难还包括很多的战斗。还有没有?1234
生5:五岭
师:五岭怎么样?
生5:五岭山很连绵不断
师:你读一读这词,五岭逶迤
生5:读
师:再大点声,可以把声音再拖长一点
生5:读
师:连绵不断的五岭,要翻过一座山岭,再翻过一座山岭。还有什么?
生6:乌蒙
师:乌蒙怎么样?
生6:气势宏大
师:非常的高,翻过去很难。还有吗?
生:岷山
师:岷山这座山又有不同的困难了——
生:雪
师:到处是茫茫的冰雪,要想翻过去又得承受着寒冷。
这些都是他们的困难。同学们看,我找到了一段长征的资料。(播放长征路线及其他资料补充)
师:长征用一个字来说明,是——
生:难。
师:你能不能把其中的艰难朗诵出来?
(指读1人)
师:语调是很低沉的,恰恰符合了要经历千难万险。其他同学,你可以把关键词语再突出一些。
(再指读1人)
师:长征这样的艰难,我们看作者毛泽东怕不怕这样的艰难?
生:不怕
师:这又是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五岭就像翻腾的细浪
师:翻腾的细浪什么样?我画一画。水波纹是不是?五岭什么样?连绵不绝啊!这些山在红军眼中就像什么?
生:小波浪
师:怕不怕?
生:不怕
生2:乌蒙山气势宏大,毛泽东把它看成小泥丸。
师:那你能不能读出来,把乌蒙山的气势宏大读出来,然后走泥丸的时候读的轻松点
(生读)
生3:只等闲
师:什么意思?
生3:就是当作小事
师:把什么当作小事?
生3:把万水千山当成平常小事。
师:平常都有什么小事?
生4:穿衣服啊
生5:吃饭睡觉啊
师:上学啊,听我讲课啊,那么在毛主席的眼中,打仗、走过万水千山,就跟这些事是一样的,多了不起啊,伟人的胸怀。再找找,还有没有?
生6: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那么湍急的流水拍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在作者心里都给人欢乐的心情
师:为什么?因为在这里打过——
生:仗
师:什么仗?
生:胜仗
生7: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寒说明毛泽东不怕敌人,要过桥
师:虽然至今想来感到心寒,但我们也从这里渡过去了。
曾经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一名将叫做石达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将军,他转战南北,无往而不利,最后就在这大渡河前以身报国了。历史上的名将都在这打过败仗,而我们就在桥上没有木板的情况下,仍然冲过去了,所以说,怕不怕?
生:不怕
师:还有没有?
生8:更喜岷山千里雪。更欣喜的是岷山有千里的冰雪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那千里雪会把人冻坏的,寒冷啊,而在主席的眼中、心中,却是令人——
生:高兴的
师:我们来看一段他们从雪山走过时的片段(播放录像)
师:看到了当时的景象吗?这用诗中的句子来形容,是哪一句?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我们说诗人写诗一定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志向。因此有三个字,同学们记在书上,叫做——诗言志。也就是说他不仅仅在写事,他不仅仅在写实,他更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心情、志向、情怀。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胸,什么样的情怀?
生1:阔大的心胸。
师:有多大?我给你四个字,叫做气吞山河。合不合适?你看看诗中有哪些山?
生:五岭、乌蒙、金沙、岷山
师:总的来说,就是——
生:万水千山
师:还可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志向?这么难的长征,这么大的困难。1234
生2:积极乐观
师:也就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再用四个字,叫做——无所畏惧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所畏惧、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
师:还记得对毛泽东这个人物的介绍吗?齐读
(生齐读:毛泽东,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师:是一代伟人,开国元勋,他的胸怀和视野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所见所想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作为诗人,他一生写过100多首诗,但是你在他的诗中很少能看到“小桥流水”“莺歌燕舞”,也很少能看到愁思哀绪,有的只是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纵横古今,瞬息千里。也只有这样,才能有伟人的胸怀,而且通过这首诗中所写的人、事、物、景,使我们感觉到一个能作出开天辟地般事业的人,他应该关注些什么,他正在书写些什么,而且也能让我们感觉到他无所畏惧、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那么,请允许老师来朗诵这首诗。(师范读)
谁愿意像老师一样来朗读这首诗?(指1人)
师:还有谁愿意读?举手的几个同学一起读(指几人共读)
师:读出了毛主席诗词中的磅礴之气。而在主席诗词中,不仅仅是这首《长征》,有很多诗词都能表现出这种浩然磅礴之气。你们还会背毛主席其他的诗词吗?
生1:我会背《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
师:天高云淡……这首诗中有没有给人气势壮大的词语?
生2:不到长城非好汉
师:好汉什么样?敢于越长城而过
生3:天高云淡
生4:屈指
师:弯弯手指头算算,走了多远?
生:两万
师:两万里也不过在我手中而已啊
再看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就是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阔大的胸怀?
生1:百万雄师过大江
生2:天翻地覆
生3:钟山风雨
师:在主席的诗词中,山、河是他最愿意去选择的意向,能够看出他这种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
生4:虎踞龙盘
师:下一首《沁园春·雪》,“北国风光……”这些诗词都能充分地体现出毛主席的诗与其他诗人的不同,这也是我非常喜欢他的一个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我们今天学的这首《七律·长征》。最后,让我们伴着《长征组歌》这种豪迈的旋律,一起来朗读这首诗,能背下来的同学站起来。(生齐背)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来自。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91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