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与反思]《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激励了许多头脑风暴式的理论学习,我清醒认识到---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文本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主题构建:生命的意义(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过时了吗?)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主题”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通过文本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负载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积淀;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相比之下,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后两个层面是隐性的。不过,三个层面没有顺序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交织在一起。
本课时教学预设的第一层面表现现在整合主体主题的切入:两个“砸”;一“跟”和一”跳”。(一“砸”出对敌人的仇恨,砸出了智慧;二“砸”砸出战士们“壮士断腕”的决心;一“跟跟出了战士们的义无反顾;二“跳”跳得惊天地泣鬼神。)
第二个层面表现在《夏日绝句》的拓展学习上:这五位壮士的壮举不由得让我们不禁想起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之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补充,组织学生说说典故)
1、战国末年,秦国强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壮士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决心不辞艰险去刺杀秦王。临行之日,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引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第三个层面表现的载体是组织学生讨论“壮士精神过时了吗?‘先组织学生五壮士跳崖的后续,有了感性知识学生的理性认识么上有了深度和高度
余药夫是当年“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护者。他在《广西日报》4月25日撰文回忆写道:狼牙山战斗打响后,19岁的余药夫在向棋盘坨方向转移时,与同志们失去了联系,紧急中他发现悬崖有夹缝,便攀藤顺崖而下,隐藏其中。葛振林、宋学义跳崖后被挂的地方离洞不远,他待鬼子走后,忙把葛、宋救下,并先后背送他俩脱离了危险。
遗憾的是,2005年3月21日,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于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8岁。
更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一“过时、落伍”为理由或者以“误导小学生生命价值观”为理由,将要或者已经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从课本中删除,面对这一情况,请你来作出评论。
教学目标预设: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探究五壮士的“壮”在何处?
2、拓展学习典故《夏日绝句》深入探究何谓“壮士”?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生命”的意义。123
教学过程预设:
一、教师范读:说说五壮士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组织自由说)
二、找找文中班长两次出现的同一个动作。“砸”
 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两处“砸”一样吗?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不同?
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a a 砸出了对敌人的仇恨:
*说说为什么对敌人那么仇恨哪?(补充日军恶行)读好“像石头像雹子一样”
**读读前文,那里感受到壮士们的仇恨?(第2节指导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b再读读后文(随着一声巨响……)砸出了智慧。
c 读好整句话a 为什么要砸枪?
b 这一“砸”又砸出了什么?(砸出了中国人宁死不屈的中国魂)
c 再读读第7节,这一砸还砸出了什么?(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对敌人的藐视)
e读好这句话
三、从两个“砸”字,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沉着机智的壮士——班长马宝玉,那么其他的四位壮士,壮在何处?(研读两处“跟”)
a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读句研究这一“跟着走”跟出了什么?(知道走绝路,义无反顾)
b什么是“热血沸腾”?“紧”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c读好这句话
b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a 这一“跟着跳”,跳出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
b 补充:狼牙山战斗打响后,棋盘坨庙的道长李海忠便躲在棋盘坨山的先人洞里,他目睹了7连6班抗击日军,最后全部跳崖的经过,还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五壮士”跳崖后,竟然整齐地排成几列站在“五壮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c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读好这句话
四、这五位壮士的壮举不由得让我们不禁想起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之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补充,组织学生说说典故)
1 战国末年,秦国强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壮士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决心不辞艰险去刺杀秦王。临行之日,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引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壮士们的‘死’重于泰山,回到课文,同学们想知道五壮士跳崖的后续吗?(补充)
余药夫是当年“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护者。他在《广西日报》4月25日撰文回忆写道:狼牙山战斗打响后,19岁的余药夫在向棋盘坨方向转移时,与同志们失去了联系,紧急中他发现悬崖有夹缝,便攀藤顺崖而下,隐藏其中。葛振林、宋学义跳崖后被挂的地方离洞不远,他待鬼子走后,忙把葛、宋救下,并先后背送他俩脱离了危险。
遗憾的是,2005年3月21日,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于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8岁。
更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一“过时、落伍”为理由或者以“误导小学生生命价值观”为理由,将要或者已经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从课本中删除,面对这一情况,请你来作出评论。
主题教学把文本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组成立体的主题。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会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华。 123
由此,主题教学中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想,可以在不自觉中引领着学生品味课文遣词造句来体味其匠心所在。反之,学生得到的将是没有生命的读写之“技”,丢弃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精神之“道”。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主题教学下的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就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放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认识,开掘他们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课堂──标准化的结论、服从化的关系、程式化思维的坚冰就会打破。也许丰富多维的立体主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很好地践行陶行知的“先生最大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的过程。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86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