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等奖_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3、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4、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幻灯片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记叙、描写。
        介绍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焕之》《爬山虎的脚》。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初步领略双龙洞的美景。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并理解部分生词如:蜿蜒、变化多端。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二、(2-3)往双龙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四(5)怎样由空隙进入内洞。
五、(6-7)游览完内洞,出了洞。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幻灯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 “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宽(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宽敞)
   8、观看图片,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123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 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 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有感情朗读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1234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yóu  tóng    tún  bù    shí  sǔn    qī  hēi
(       )   (       )  (      )    (        )   (       )
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系绳子(jì  xì)     稍微(shāo  sāo)      蜿蜒(wān  wǎn)
仿佛(fú  fó)       呈现(chéng  céng)   盘曲而上(qū  qǔ)
三、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也……      无论……都……     即使……也……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    )说是空隙,可(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          ,原名叫
       ,他早期的童话集《         》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叙述的,依次写了:路上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          ,外洞的     、内外洞连接处空隙的      、内洞的“      、      、     ”。
3、其实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一路沿着溪流”、“           ”、
“           ”、 “           ”、“               ”、“上源在深黑的洞里”。1234
4、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5、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
6、课文中说石钟乳和石笋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请你发挥想象,完成填空。有的石钟乳形如天马行空,有的行如           ,有的行如          ,有的行
如          ……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45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