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2《桂林山水》教案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扫读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12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3、预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附:板书◆

  [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创设情境,提升感悟。这节课的伊始,我组织学生交流了大量桂林的山和水的资料。初读了课文,我就请学生谈谈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学生停留在一个“美”字上。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所以我介绍桂林风光的图片,学生欣赏后请他们用上“赞叹—描述”的方法,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
 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桂林的水独一无二,桂林的山与众不同,都很美。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请学生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自己去读去感悟,说说喜欢的理由。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他感受到的美时,就追问学生:你是怎么读好的?朗读时,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问其他的学生: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是怎么处理的,才读得这般好?经过学生的讨论,谈自己的感悟后,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对文本的感悟更深,朗读起来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直抒胸臆,激发创作。一起赞赏了桂林山水后,出示贺敬之热情洋溢的《桂林山水歌》,请想读的学生自由站起来,和老师一起朗读,抒发积蓄在心头的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站起来和我一起读了这首诗,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将课堂推入了一个高潮。而后,我请学生试着吟一首小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图片的观赏,课文的描绘,《桂林山水歌》的燃情,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赞叹便自然地喷发了出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45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