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教师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
   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中华不振)
   你从哪一段看出了中华不振?
    二、读文理解“中华不振”|
1、出示第三段:
   读这段,这里是什么样子?(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在旧中国还有这么繁华的地方,这是哪里呀?出示租借地的图片和概念:(租借地是由于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有腐败无能而无偿租借给外国人的地界,那些外国人在这里可以为所欲为,全然不受中国政府的管制。)
   那么在租借地之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旧中国人民和警察的图片)师讲述:在旧中国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的巡警整日在大街上挥枪弄棒,蛮横无礼,他们的枪口对准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老百姓,真是军无法制。
   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2岁的小恩来闯入了外国租借地。
2、出示第四段:
   齐读这段。
   这件事里有哪些人物?(师板书:妇女、洋人、巡警、围观人)
   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自己再读这段,从描写人物的穿着、动作、神态上体会到了什么?
(妇女:穿着衣衫褴褛看出她特别贫穷可怜;引导:假如压死的是她的父亲,她在向巡警哭诉什么?假如轧死的是她的儿子,她又在向周围人哭诉什么?“哭诉”看出她受欺。)
(洋人:得意洋洋的神态,看出他对自己造成的车祸并没有自责和惭愧,而是满不在乎,可见他们洋人在中国可以为非作歹。)
(巡警:这么大的事故,按照现在的法律,肇事司机应该受到监禁5到10年,而在旧中国,巡警是怎样解决这件人命关天的案子的?“训斥妇女”反倒成了受害者家属的责任。他为什么不敢追究洋人的责任?洋人势力大,惹不起。说明他仗势欺人)
(围观人:他们是“紧握拳头,劝劝妇女”“谁又敢怎么样呢?”改成陈述句。他们也不敢管这件事,无能为力)
   那个关联词说明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或违背常理“不但……反而……”用它说一句话。
   读这段,读出对妇女的同情,对洋人的憎恨
   周恩来亲眼目睹了这件事,他完全明白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呢?(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贫穷受欺,这就是中华不振啊!)
    三、朗读感悟周恩来的决心:
    从租借地回来,小恩来常常独自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吗?写下来。指名读读
    终于一次上修身课,恩来说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师生扮演魏校长和那些学生) 魏校长问同学们:“请问诸生为何而读书?”指名几位学生读那些学生的读书目的,再指名一学生“恩来,你为何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意是周恩来的就可以站起来说,“请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全班齐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讲述周恩来小时候不顾旅途劳顿,深夜坚持练100个大字的故事。)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些什么?(周恩来从小学习主动自觉,而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12
     正因为周恩来从小就懂国情,立大志,勤奋学习,所以后来才成为令世人景仰,让中国人尊敬的,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总理。
     四、拓展延伸,引起学生反思:
     那么,我们生活在幸福美满的21世纪,我们应该为何而读书呢?
     出示图片:环境污染,宝岛台湾,战争硝烟,贫困儿童……你为何而读书写到日记本上。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