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城教案】《长城》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新字和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事物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新字生词。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长城的特点。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了解长城。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地球的建筑是什么吗?(长城)世界上的建筑这么多,为什么却只能看得见长城呢?我们所熟悉的长城到底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地方?相信学完这一课大家都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2、在《长城谣》歌声中简介长城的历史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观察图片,感受长城的特点。
1、出示图片,看看两幅图的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
2、讨论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讲解“嘉峪关”,“山海关”,“八达岭”几个专有名词。
3、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垛子口”“相互呼应”等词语的意思。
4、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找出每一节所表达的意思。
5、让学生动手找找看长城经过了我省哪些城市。
巩固作业:1、复习生字词。
          2、正确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和进一步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一下长城,现在请同学们用来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
二、 图文对照,逐段学习课文。
1、 观察远景图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远景的长城的(像一条龙)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比喻,使长城更加形象具体)
课文用了“一万三千多里”为什么要用这么准确的数字?(表达更准确,更使人信服)
2、 观察近景图
(1)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是近景描写?(来到长城脚下)
(2) 作者写到了长城的哪些部分?都是怎样描写的?(长城脚下,城墙顶上及墙外沿的垛子,城墙顶上的城台)123
3、默读第三、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三第四节是近景描写还是远景描写?为什么?(都不是,是作者的想象描写,使整篇课文更加有活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展开适当的想象,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修筑长城用的条石很重,但是工具却极其简单)
(3)文中提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一词怎样体现出来?(长城的设计易首难攻,开凿搬运巨大的条石)
4、齐读第四节并回答问题。
(1)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各抒己见,围绕长城的气魄雄伟跟当时落后的建筑工具进行讨论)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长城的喜爱,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3)拓展学生的视野,介绍现存的中国世界遗产。
三、总结全文
长城是伟大的,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我们的人民也是伟大,正因为有她们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长城,一次又一次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敌的长城。古代的人民尚能如此,我们和平年代的同学们是不是更应该努力一点,为我们亲爱的祖国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巩固作业:
1、 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近景: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
                                     了望口    
长城      高大坚固               外侧:垛口        血汗 智慧
                                   射口
                              方形城台           123
          联想:站在•••扶着•••想起•••                  

拓展资料:
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甘肃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这里,便是世界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39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