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说课稿】《母鸡》说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分六个部分来说《母鸡》这一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
《母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精心照料小鸡雏的细致传神的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新课标》指出:教学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说教学三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警戒”“尖锐”“凄惨”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第三部分:说教学重难点
1、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表现,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
2、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意思。
第四部分:说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老舍先生生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五部分: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自主实践的乐园,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有效、并富有创意地学习。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赏析词句法。
因为这篇课文既有真挚的感情,又有优美的文笔,所以适宜学生通过赏析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是借物喻人的散文,根据文章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发现、在想中理解、在读想中感悟。
4、联系实际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前些天我们学习了《藏羚羊的故事》这篇课文,老羚羊冒死截车救小羚羊的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确,爱是动物界乃至人类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东西。让我们沐浴着爱的春风走进今天的课文——《母鸡》。
在这个诗意化的创设情境中,学生首先被爱所感染,学生自然而然就有兴趣学习课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学习。123
二、检查自学
1、我会读:田坝(bà)不哼(hēng)凄惨(qī)
2、我会写:警jiè(戒)yù(预)备尖ruì(锐)
3、我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警戒
4、我收集:有关老舍先生生平的资料。
5、我知道: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好习惯,通过自学成果展示,落实双基训练,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作者感情发展变化的两个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进行质疑。《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疑促思,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及时肯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走进课文,因为“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三、自主探究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2、是什么改变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心思呢?(出示全文的中心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那么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现在哪里呢?
(小组合作探究:朗读——勾画——批注——交流)
4、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把自学放在核心地位,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教师围绕学而教,课堂以学来组织。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进行思维碰撞,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四、展示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首先注重了学生的读,因为《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本质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形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来学习课文,让学生把交流的问题与读书密切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如:交流学习第四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中生情、读中入境、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母鸡的勇敢、负责。再如让学生三读中心句,语调越来越激昂,赞美和敬佩的语气越来越深,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感情变化,领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在交流汇报之中,我还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如:学生汇报讨厌母鸡叫声时,我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当你听到这种叫声时你什么心情?当时你怎么说?怎么做?从而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再如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四段时,我启发学生利用抓住一连串的动词、想象画面或做动作等方法来背诵这一段。
五、梳理反馈
正是因为母鸡成为母亲后对小鸡的母爱改变了它的性格,由以前的无病呻吟、拼命炫耀,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从而也改变了它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和地位!作者对母鸡的心思由讨厌变得不敢再讨厌了!爱能改变一切,爱能超越一切。123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整体内容有所把握,反馈学习的基本信息。
六、拓展延伸
1、你能把自己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母爱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吗?
2、平时生活中,你打算从哪些小事做起来报答父母?
语文源于生活,还应回归生活,这一课引发着学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现在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爱视若不见,更谈不上孝顺。结合课文的主题设计这两道题,让学生深刻感悟母爱、回报母爱,学会做人。
结尾我配乐出示了《母爱》这首诗,与开头的导入遥相呼应,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又使教学结构流畅完整。
七、作业菜单
1、双基巩固:完成课后2、3、4题.
2、语言积累:摘抄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
3、习作运用:学习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手法,以及细致传神的描写手法对比反衬等写作方法来写一个人。
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有梯度,讲实效。《新课标》指出:小学生文学积淀不深,诵读积累经典文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前提,广读书才能胸中有本。语言积累在前,习作运用在后。仿本文写法写一个人是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有效引领。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起到提纲携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宏伟蓝图。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为主线,自主探究为主法,将朗读训练、口语训练、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和习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认认真真地诠释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母鸡
母爱
讨厌: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不敢再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38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