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说勤奋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后三次用“这就是勤奋!“的句式点题,反复咏叹,触动学生心弦,让他们一步步明白“勤奋”就体现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口号;让他们明白“勤奋”是多么不易,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在辉煌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坚持;让他们明白无论何时勤奋都不晚,关键是行动!如:你还从哪里看出司马光非常勤奋呢?
生:我从这里也看出他勤奋:“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生: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是不一样的。我们睡的枕头是软绵绵的,而他却用一段木头,硬邦邦的,我觉得肯定不舒服。
师:谁要补充?
生:对呀,睡觉时只要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看来,他用这种枕头是为了挤出时间来读书写作。
生: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师:太贴切了!请把掌声送给他!
司马光管这种枕头叫“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点课题“勤奋”)谁来读一下这句话,把你的体会融到文字中去!
师:你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读出了他的勤奋。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谈体会,感受司马光的勤奋。学生再三品读‘警枕“,与自己的枕头对比,推测司马光的动机,明白了司马光以常人难以忍受的方法挤出时间来写作,从而心中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教者趁热打铁,点题明旨,水到渠成。)
师:我们来看一段录象,看看司马光是怎样利用“警枕”来勤奋学习的?看完之后,你又有什么体会?
生:他牺牲了休息时间,才有所成就,他真棒!
生:他太勤奋了,我得好好向他学习。
师:再次朗读,把你们的感受融进去!
(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深刻地领悟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司马光可贵的精神感染着。)
总评:整堂课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同时,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司马光、童第周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使“勤奋”的道理深刻地烙印在每个孩子的思想里,衷心地希望能使他们一生受益。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34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