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26键打字的手机软件】练习2(三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有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及其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画出示意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策:指导认识图标,弄清楚方向,学会估算距离。
教学准备 
练习2中的小芳画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景:开学了,新换的班主任李老师要去家访,请同学们各自写一下家庭住址,并写一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我们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写的。
2、  学生自由读题目。
3、  看了示意图,你能找到小芳家吗?指名说说。
4、  如果你是小芳,从家走到学校,你能帮助她说说走法吗?同桌试说。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怎样写住址才能让别人明白?写从学校到自己的家的走法要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写住址要注意区域名称的大小顺序,先写大的,再写小的,要把住址写具体,别人才能找到你的家。写走法时要弄清方向,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数据具体说明,语言要简洁通顺。
4、如果自己的家离学校较远,该怎么办呢?再次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小结:如果家离学校较远,可适当变通,从大家熟悉而又离家较近的标志性建筑写起。
5、和好朋友交流自己家的住址,方便时可以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做客。
6、学生试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请丁柏宁说一说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
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只有平时处处留心观察事物,才能更好地完成本题。
8、学生修改。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
2、教师适当介绍一下本地的一些地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
4、小组里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对说得详细具体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创设情景,学生读题目明确要求,自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讨论交流,明确写出自己家到学校走法的具体要求。
通过与同学交流,再次明确写法,尝试写一写,画一画。
四:板书设计  练习2
处处留心   走法
 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记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2、  写好钢笔字,注意“木”的字形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对
策重点:熟记八个成语。
对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记成语。
难点:写好钢笔字,尤其是“寨”。
对策:引导学生观察“木”在不同的位置,字形要有变化。
二、教学准备  
小黑板上准备词语、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互相读成语。
(2)指名朗读,注意纠正字音。全班齐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
(4)小结成语的共同点:都是歌颂英雄人物高尚气节的。
3、练习背诵。
4、反馈。
1、  你能用这些成语来赞一赞我们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爱国英雄吗?
2、  全班交流。
(二)背诵名人名言。
1、(出示名人名言)现在我们来学习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12345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4、理解名言的意思。
1、  教师讲解后再次示范朗读这三句话。
2、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3、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  检查背诵情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练字的重点。
2、  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三个字。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的偏旁“木”。可是在不同的位置要发生变化。
(3)指导书写“寨”。
3、  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练习2第 3 教时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地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教学重点:得体地向父母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对策:组织讨论明确介绍要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评议。
对策:介绍的内容是否合适,考虑表达是否准确、简练,姿态是否大方。
事前了解清楚自己好朋友的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上节课我们和好朋友交流了各自的家庭住址,并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那么第一次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应该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他们的情况呢?
2、自己读题目要求。
二、指导。
1、四人小组讨论:你准备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哪些情况呢?怎样介绍?
2、交流。教师指点:我们可以介绍一下朋友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自身情况以及曾经和你之间发生的趣事,还有他的家庭情况、做客原因等。
3、那么作为好朋友,你第一次到同学家做客,该注意什么呢?集体讨论。
三、小品表演。
现在就请你们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做客的情景。
四、反馈。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

课前思考:
    本次练习的教学要点有两点:一是预先请学生对第一题做一前期工作,布置学生调查地名的来历,可向家中父母、身边老人询问,也可从网上查找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课堂教学交流时才有内容可说。
    重点和难点仍在口语交际。我想首先应该设置障碍,让学生模拟练习,并在练习中受阻;然后再组织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朋友,老师可以当其中的挑剔者,不断地指出学生交流过程的不足,鼓励更多的学生献计献策,出谋划策。比如要把朋友的自身情况、家庭情况、作客原因等方面作介绍,还有提醒学生把对朋友的热情、尊重表达出来,让自己的父母接受自己的朋友。另外在组织教学中尽可能地面向全体,让学生不断地变化角色,在实践中懂得介绍朋友、接待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课前思考:
四年级的学生在收集资料上应该给予指导,告诉他们收集资料的重要性,重点指导他们收集资料的方法:如上网、去图书馆等。本单元课文的预习中,我布置了收集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询了有关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这个练习的预习也可以布置收集课外资料,如问父母、上网等。练习二的口语交际主题是“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这个口语交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的课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生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其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与语言习惯。 本次口语交际“向家人介绍来家做客的朋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丰富内容的口语交际主题。是通过陈述自己对熟悉对象的感受、了解以说服或影响他人的交际行为。陈述的对象是熟悉的朋友,必须先对要陈述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或理解,而后才能组织、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和说明。12345

课前思考:
教学本次练习的内容,前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做得不到位,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可提前两天让学生留意从家到学校的走法,留意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为绘图、解说作准备。成语及名人名言的教学问题不大,前面课文都是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因此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口语交际倒是应该特别重视,我想把这一部分内容与前面的处处留心放得近一些,也就是上完处处留心后,先上口语交际,再上读读背背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思路会连贯些,教学起来也顺一些。

听课感受
    今天张老师将一节课都花在处处留心上,目的就是要让同学明确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并且能够画出路线图还有说清楚到底怎么走.这其实也是看一下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留心,而且也考了一下他们的方位知识.我昨天本来以为这对小朋友们来说应该是满有难度的,没想到今天有好多同学都完成得非常好,不光很明确家的方位,都能非常清楚的说出来,让别人一听就能明白大概路线,还有一些同学将路线图画的相当精细,连我都自叹不如.可见同学们平时还是很细心观察的,回家必经的每条路的名字也都知道.只不过下一个环节中,让同学们说一下家附近有名建筑物的变迁就有点困难了.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查阅到相关资料.这也不能怪他们,实在是现在住宅区附近除了房子也只剩下商店了,我想如果让他们任意选择一个地方写的话,那预习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这节课上,由于课前让学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此讲授起来比较顺利。我发现,孩子们的示意图基本上都画得很到位,注意了方位,注意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而且讲解起来也简洁明了,把路线说得相当清楚,无论是从学校到家还是从家到学校,都能比较清楚地说明走法。看来,孩子们对于写写画画的内容还是相当感兴趣的。接着,我让他们说说周围地名的由来以及古今的变迁,他们都能联系自己小时候和现在发生的变化谈起,例如以前和小伙伴嬉戏的空地,如今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小时候的石子小路现在成了宽阔难得水泥路……对于一些主要的地名、路名,他们也了解不少,例如:亭林公园与我们的大思想家顾炎武有关,柏庐路是以朱柏庐的名字命名的等等,看来,还真不能小看这些孩子们!

授后小记:(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这项练习意在扩大阅读量和背诵量,激发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操。课上,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他们很自然地会大声地用力地朗读,我立即问他们:“为什么那么会读得那么有力那么响亮,底气那么足呢?”马上有学生回答我:“老师,这八个成语都与我们学过的林则徐、徐悲鸿有关!”随即,我就很自然而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读得起劲,我也教得起劲,而且记忆也十分深刻。学习名句也是如此,在理解这两位作者的基础上让他们读背,再联系先前的八个成语,就得心应手得多了。

授后小记:(第三课时)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当你要把朋友介绍给别人时,应该怎样介绍?让学生自己总结,介绍的时候包括哪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沟通交流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意和提示,进行模拟训练。再请孩子们分角色表演,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他们都跃跃欲试,在适当提醒语言要得体,表情要自然,举止要大方,完成较好。12345

教后小记:
“处处留心”这样的练习,今天上来,觉得主要突出了实效。
教学时我是反课文要求而做的,首先在大纸上随意确定家的位置,然后依据地图方向标识,画出到学校的几条主干道,将说的练习与画的练习融合在一起。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学生很感兴趣,题目本身就吸引了学生,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演绎题型,将期间的道理讲授给学生,或者暗示给学生。
强调一个观点,将课堂视作一种语文生活,那么就要使这样的语文生活尽可能地提高质量.

授后小记:
课前,多数学生很主动地将昨天已经与父母一起绘好的地图放在了桌面上,我想,此刻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肯定吧!在课上,我以家访为话题,请学生邀请老师们去家里坐客,学生一下子感到特别兴奋,我先请了一个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说从学校到家中是怎么走的,然后,让学生之间先开展交流,他们的气氛很活跃,当再次起来交流时,我明显感觉到许多学生都注意到介绍时,一定要带上路名,要分清左右、东西南北,必要的时候还要讲讲大概的距离。在这一部分练习上,我花的时间比较多,相对来讲,花在地名的由来和故事上的时间就少了,而且,我发现学生找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少,在下一节课中还得花一些时间交流。

授后小记:
本课时,我延续上节课的“处处留心”内容,在介绍完如何从学校走到家中之后,我引出一个话题:你介绍得十分清楚,现在,你的好朋友到你家来作客啦!那么,来到你家,你要怎么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他(她)呢?开始,学生还不太敢于交流,可能准备还不够充分,但过了五分钟后,他们便进入了状态,举手的小朋友很多,但从发言质量来看,我认为还要注意将话讲流利,讲连贯,而且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先讲朋友的性格,然后是爱好,接着还可以谈谈他的特长,其实不足之处也是可以交流的,不过要少一些。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经过平时观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孩子们上学\放学都是有家长进行接送,因此在教学处处留心时,我要求学生事先进行了预习。但是在正式教学时我荏苒发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学生的路线图出现了以下的问题:1、坐标图例容易遗忘;2、对路名的熟悉程度还不够;3、学生对一些方位表达的方式还不熟悉。因此课上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的效果。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动手写地址时我注意以下几点:1、       地址要写清楚。2、写走法时要注意路名和方向,必要时适当用数据说明。3、如果家离学校较远,可适当变通,从大家熟悉而又离家较近的标志性建筑物写起。4、语句应尽量简洁明了。学生在几次修改后,能较明确地写出自己家的住址与走法,这种寓语文与生活为一体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并喜欢上了语文。

教后小记:
    这是平常的一课,重要完成了成语练习、读背名言和口语交际。成语练习主要让学生交流预习的成果,交流他们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并能知道这些成语主要围绕的主题。名言读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读讲讲对诗句、对联的理解。没有深化,觉得还可以尝试运用。口语交际的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三个角色,不过教师也作了必要的指导。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三个角色的练习,并相互评价,人人通过。但总觉得效果还不是最佳。12345

授后小记:
这一课的教学以成语和名言为主,其中,成语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交流预习的资料(主要意思),但这样学习,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此,这里我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用上8条成语中的任意两条,讲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这样,既加深了课文印象,也活用了新学的成语,当然,这个要求有点儿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名言教学从读流利开始,以比赛形式,让学生试着说说其中某些字词的意思,从而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知道了这两句名言的意思,有些学生特有成就感。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在教学成语时,我首先让学生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读,读准字音,学习了成语以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因此我要求学生们联系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尝试运用成语。并尝试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御用成语讲几句话,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之前先进行相应准备,可以为自己的介绍列一提纲,从而有效地将活动进行到底。这个口语交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的课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生活,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互动和反馈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观察、采访、调查,记录、总结,然后在“好”上下功夫。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关系怎么好?对朋友的认识?今后会好吗?等。让学生在提高口语的同时,学会交往,培养他的人生观,世界观。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1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