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父亲的菜园》教学片段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父亲的菜园》一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也是学生习作的难点。本班学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出现问题如:言行不符合人物年龄、职业、性格,因此也无法体现人物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以下是我在教学本文 “父亲付出艰辛的劳动 “创造”了一块新菜园”这部分后的一个片段。

案例描述:学生在学到课文第5自然段:

生1:我太高兴了,以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菜了。(学生能结合文本中提到的父亲为什么想开垦一块菜地)

生2:父亲真棒!

生3:别人肯定嫉妒死了。(大家赞同的笑,附和,脸上充满得意的神情)

(这时候学生能感受到的仅仅是这块菜地带来的快乐和自豪,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是父亲的品质值得“我”骄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然后进行“画龙点睛”的品评,给学生以导向。)

师:看把你们乐的,你们一点力气也没出都高兴成这样,那“父亲”呢?

学生抢说:“父亲笑了。”

师:你们来想象一下父亲此时的表情、动作,你能演演吗?(引导学生想画面探究课文;悟中心明通理受教育。)

一生信心十足的上台表演:眼望远处,哈哈的笑了。

马上有学生质疑:“不能这样笑的,你现在是在演父亲。”

又有学生反驳:“爸爸就不能大笑吗?你爸爸就没有这样笑吗?”

生答道:“这又不是我爸爸,我爸才不是这样的呢。”

(这显然不是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但我认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做得好,会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促进语文学习。)

师问: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请在文章中找到依据。

(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尊重主体、相信主体,落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生再次默读课文后发言异常积极,师帮助总结:

1.很爱孩子。依据: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父亲望着饭桌上总也盛不满的菜碗”“摸摸我的头”。

2.勤劳能干。依据:文中大量表示父亲动作的词语。

3.不怕艰苦。依据:“双肩红肿,脚起泡”。

4.……

师:想象这样的一位父亲的笑应该是怎样的?

生:憨厚 淳朴 善良

师:体会很好。但是还不够鲜活。再用心读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性格特点。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强调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候不要忘了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学生们再次读文沉思,有的已经举起了手。

生:性格倔强,不服输,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依据:“坚毅地说”“菜地的土被暴雨冲走后并没有气馁”。

生:“菜地的土被暴雨冲走后并没有气馁”也可以看出为了菜园父亲坚持不懈。

生:不善言谈,依据:从开头说了一句要开垦菜地一直到菜地都开垦出来了“我”都没再写父亲的“言”,大量的描写了父亲的“行”。

又有生补充:“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用行动证明一切”等等。

师:体会得真精彩,作者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已经让他在你们心中“活”了起来,我们看见一位普通的农民父亲在望着自己辛苦开垦出来的菜地笑,这笑中带着——

生:舒心、 欣慰

(学生在参与、互动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实现了情感的体验,在教学“父亲”给了你什么?过程中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5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