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第一课时】《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2、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二)研读“画鱼”
过渡: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鱼,青年是怎么画出来的?
1、自由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
2、交流: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生谈体会
(1)、什么是“工笔细描”?读前半句,哪些词句能帮助我们弄懂它的意思?
(2)、什么叫“挥笔速写”?用刚才的方法说。
(3)、课件出示金鱼图,简单解说:你看,像这样每一个鳞片、每一条鱼纹、每一片鳍都是画家一笔一笔细细刻画,这就是工笔细描,而像这样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勾画出金鱼的样子、动态,这叫“挥笔速写”。
(4)指导朗读:游到纸上的鱼儿,就是这样画出来的。(一起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带着你的想象读。
3、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鱼儿,一个女孩忍不住惊奇地叫起来,叫什么?
(1)、出示“哟,金鱼游到了纸上来啦!”
删去“哟!”好吗?为什么?读一读,比一比。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你来惊奇地读,女生惊奇地读,全班惊奇的读。
4、插入想象,说话、写话训练。
听到你们的惊叫,周围的游客纷纷围了过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天真可爱的小孩,有和蔼可亲的阿姨……听!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议论着……你听到了吗?他们在说什么?大胆说,在此基础上,模仿这种句式写下来。
(三)品读“看鱼”
真是赞不绝口!当你知道他是个聋哑青年时,你脑海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我就是那个聋哑青年,你想问我什么?
1、为什么画得好?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课文,有几句找几句。
2、交流
(1)、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从来不说一句话。”生谈体会
①、什么叫“静静地看”?你平时是怎么看鱼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显得更_加_______,更加________。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就是这样看鱼,看着,看着!他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③、读:他眼前看到的是鱼,心里想到的是鱼,心里记着的也是鱼,这就是静静地看。带着想象,抓住静静一起读。
(2)、他为什么能这样专注地画鱼呢?
出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①、什么叫“忘我”?忘我还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②、小结:青年这样入神地看鱼,忘我地爱鱼,才让游客惊奇地发现“鱼游到了纸上”。(扣题)
(3)画得好,还有其他原因吗?
出示“他告诉我,把学画才一年多……”
①、生谈体会
②、一年中“每个星期天”有多长时间?
③、引读:这么长时间,不坚持怎能做到?走,我们一起到玉泉看看。123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只见________。春天过去了,夏天到来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又看见 ___________。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还发现___________。一个寒风剌骨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还会发现 ____________。)
④小结:就这样,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坚持到玉泉看鱼,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四、研讨关系
1、正因为这样忘我地爱鱼,正因为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看鱼,以致于闭上眼睛,也能在眼前,在心中清晰地出现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2、“游到了我的心里”什么意思?
3、“游到了纸上”与“游到心里”是什么关系?你会用关联词连接起来吗?
五、总结延伸
1、这是一个聋哑青年,一年如一日,忘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可是唯一没忘有是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结合板书),才创造了“鱼游到纸上”的奇迹。(扣题)
2、课文学到这儿,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想对谁说?
3、总结
六、作业:
1、摘抄生字词
2、选择文中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下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课教学以解决“鱼怎么游到纸上?为什么能游到纸上?”这两大问题,从中感悟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为重点。通过读悟、想象,层层深入,唤起学生体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抓问题共性,自主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伊始,从题目入手引导复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对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引导读、悟:鱼怎么游到纸上?为什么能游到纸上?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二、立足文本、品读感悟
“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杜威语)”语文课还要上出十足的语文味,这语文味就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听、说、读、写的训练。这节课上,我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培养敏锐的语感。如“静静地看”一词组,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静静地看?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你平时是怎样看鱼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显得更加认真、更加专注、更加入神。通过对比,感受到词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这样静静地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带着想象,抓住“静静”读。学生轻松地感受到青年的如痴如醉。又如,引导学生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时,我超越了单纯回忆生活经历的简单做法,要求学生找到文中可以理解的词语去体会、去琢磨。这样真正立足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23
三。理清关系,升华情感。
在体会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基础上,再出示“鱼游到了心里”,结合最后一段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有水到渠成之感。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 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问课文学到这,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什么?让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四、模拟训练,学以致用
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的范例。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都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厚积薄发”,到习作时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课在学生感受到鱼栩栩如生后,引导学生想象:这么活灵活现的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白发苍苍的小孩、有天真可爱的老人、有和蔼可亲的阿姨…听!他们议论着、赞叹着……,你听到了吗?他们在说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的阿姨()地说:()。”这样的句式写话。渗透习作中抓住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同时让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48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