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象以观意什么意思】寻象观意,缘意激qing——《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这篇文章的题目中连续两个并列的生命,似乎在表达这样的含义:生命是什么?生命应该怎样?作者杏林子以敏感而细致的内心去捕捉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状态,并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故事,由自然界的昆虫、植物,引向作者自身,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深深地感动。三个故事虽然都是对于生命是什么的思索,然而又各有侧重,分别落脚在“生命之欲望 ”“生命之力量”“生命之震撼”上。作者的这份感动通过她苍白的手,以执著的文字传递出来。关于生命,这个哲学思考中的本质性问题,学生可能需要一辈子去完成,怎样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引发他们的思索,并且将对生命的理解融入语言训练中,融入情感熏陶中,融入品析诵读中呢?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却疏于文意的领悟。一定要在象与意间架设阶梯,以引发学生的思索。对于教材,则要将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联系文章背景及生活实际来形成一个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这样才能有效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片段]
    一、 初谈生命,诱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写个词,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你们想过生命是什么吗?
    生: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
    生: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师:有个人也想过,可能比你们考虑得还要多。就是她,她有个美丽的名字——杏林子。看着照片,你们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她是个很有气质的人,好像很有文化。
    生:她是个快乐的人,她脸上带着微笑。
    生:她看上去很富贵。
    师:是的,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首先看到的都是她一脸的微笑,她非常的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每天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她说过,地震有五级,我的病痛也有五级——小痛、中痛、大痛、巨痛、狂痛。但她依然坐在轮椅上,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说明:课始就直接板书“生命”这个词语引出“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去思索。在轻轻的乐声中,让学生谈谈对作者的印象,并相机出示作者照片,引入对作者的背景介绍,学生在视觉和心灵上造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更为深层次的思维震撼,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辅助、拓宽、延伸的作用,也让学生心中升腾起一种亲近文本的欲望。这样奠定了本节课的基调,为深入探究文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紧扣“欲望”,品读飞蛾1234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呢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呢?
    生:这是一只不停的扑翅膀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想要逃生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求生欲望很强的飞蛾。
    师:同学们说飞蛾求生欲望强,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呢?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呢?
    生:我从“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可以看出来。因为它极力的鼓动双翅就是拼命的扇翅膀,想从作者的手中逃走。
    生:我从“挣扎”可以看出来,它“极力的鼓动双翅”就是在挣扎,它不想就这样死在作者的手里。
    生:我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可以看出来。它肯定是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在扇翅膀,那么小的飞蛾能让作者的手感受到有力量在跃动,可以看出它求生欲望很强。
    师:小小的飞蛾极力鼓动双翅,如果你就是那小小的飞蛾,你想告诉自己些什么呢?
    生:我不能就这样死去,一定要逃。
    生: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也要活着。
    生:我一定要活着,不能让人捏死我。
    师:原来它要表达的是自己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啊!它鼓动双翅,又在向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生:放了我吧!大家都是生命。
    生:请你放了我吧,我不再骚扰你,给你安静。
    生:我是渺小的生命,你是那么强大,你又何必跟我计较呢,放了我吧!我还要活着,感受生活的美好。
    师:它在向杏林子传递着求生的信心,倾诉着自己的求生欲望。这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震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着。如果它不挣扎,等待着它的只有一个结果?
    生:死路。
    师:你从哪看出来呢?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不能动弹了就是被捏死了。
    师:多么渺小,多么脆弱的生命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略)
    师:为了生存,它拼命的挣扎,挣扎的结果就一定有活路吗?
    生:不一定,也许作者会觉得它烦,马上捏死它。
    生:也许会同情它,就放了它。
    师:不挣扎,只有死路一条。挣扎,或者生,或者死。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它也不放弃,这就是求生的欲望。这种欲望让作者震惊,所以我忍不住——
    生:(齐答:放了它)
    师:(补充资料)同学们知道飞蛾的平均寿命是多长?
    生:几个月。1234
    生:一年。
    生:不会是几天吧!
    师:老师告诉你们: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也许这只飞蛾已经活了3天、4天、甚至是7天、8天……它挣扎着飞走了可能也只活一两天、或者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它为什么不放弃,还要如此的挣扎呢?
    生:哪怕只有一分钟,它也要活着。
    师:这就是求生的欲望。
    师:作者震惊了,此时她的心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感情,是什么感情呢?
    生:敬佩小飞蛾的求生精神。
    生:赞美。
    生:同情小飞蛾的可怜。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朗读略)
    师:我相信这只飞蛾不仅写在了纸上,也写在了我们的心里。就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吧!
    生:(背诵略)
    (说明:这一板块的教学,按照入境以取象,取象以观意,缘意以激qing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品读。根据三年级孩子长于形象的特点,从飞蛾的形象入手,然后以学生回答中的“欲望”一词作为本段研读的内核,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引入,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飞蛾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这样在文意与形象间转换,架设了阶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触摸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的感受。)
    三、抓住“不屈”,品析香瓜子
    师:香瓜子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香瓜子的什么打动了你?用______画下来。
    生:香瓜子最让我感动的是它能在砖缝里活下来。我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课文写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地方,它不屈向上,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泥土。这些都没有,它还能活,真让人惊讶。
    生:最打动我的是它不屈向上,说不定还能长出香瓜来呢。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书上说“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虽然它冲破了坚硬的外壳,但是活不了多久的。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够抓住打动人心的地方。同学们刚才所体会到的这些其实都是在写香瓜子的不屈向上。(板书:不屈向上)
    师:你们认为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香瓜子不屈向上的力量呢?
    生:茁壮生长。
    生:冲破。
    师:它是怎样冲破的呢?
    生:努力的冲破。
    生:用尽全力冲。
    生:带着生命的渴望冲。
    生: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冲。
    生:兴奋的冲。
    师:小瓜苗,你们努力冲破外壳,想干什么呢?
    生:我努力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我拼死冲破坚硬的外壳,想感受一下生命的精彩。
    生:我急切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1234
    生:我百折不挠的冲破坚硬的外壳,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存在。
    师:大家看,一个冲破,冲出了力量,冲出了勇气,冲出了不屈,冲出了一个生的希望 。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屈向上的植物呢?
    生:仙人掌。
    生:向日葵。
    生:榕树。
    (说明:如果说“品读飞蛾”的教学是是“扶”的话,这儿则是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得。抓住“不屈”,引导学生感受香瓜子的生命力量。重点品读一个 “冲破”,让这种生命的力量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个性化的表达。然后再由文本引向课外,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不屈向上的植物,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后面的由读学写奠定了基础。)
    [案例反思]
    一、寻象观意,缘意激qing
    古人云:“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本课以“意”与“象”为阅读的核心,让学生经历“境—象—意——情”的过程。开课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对生命是什么的思索;然后到文中去寻求答案,找到“飞蛾”“香瓜子”“心跳”这几样事物,此乃寻象;接着品读每样事物,抓住各段的中心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品读,此乃观意;最后由重点句段的品悟,激发学生的情感,此乃缘意激qing。在这一过程中,形象与文字交替出现,使得孩子的领悟由浅及深,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多重对话,情思飞扬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对话。以品读“飞蛾求生”这一教学板块为例:首先是“初读课文、多元对话”。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抓住“这是一只_______ 的飞蛾”去与文本对话,去寻求心中的飞蛾形象。然后是“研读课文,倾心对话”。在探寻“飞蛾的求生欲望”时,我引导学生从飞蛾的动作,再到飞蛾的内心,然后到飞蛾资料的补充,逐层的感受生命之欲望。让学生融情于文本中。最后是“引导想像、补充对话”。在探究飞蛾的内心活动时,我引导学生想象飞蛾对自己、对杏林子会说些什么?这样不断的构建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交流疑问思索的平台,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直达心灵深处,达到文我两忘,得意忘形的地步。
    三、潜心涵咏,精神熏陶
    读书须反复诵读,潜心涵咏。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深钻重点字词,鉴赏作者的人文思想。对于“冲破”一词,我采用了想象填补、角色转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在情感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通过卓有时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在品读鉴赏、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依托,不再是口号似的宣言,而是物化成了可触可感的动物、植物。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对学生的点评还缺乏激励、点拨,需要不断改进。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1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