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生的眼睛》有感]《永生的眼睛》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说出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好品质。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设计理念】
  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6个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 重难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导入: 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了,我们能用眼睛看见这万物复苏的春天,但盲人们却无法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他们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美好祝愿,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板书:永生的眼睛】 大家齐读课题。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关于眼睛的文章。
  2、你想知道什么呢?(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3、谁搜集到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感知语言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师: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三代人都捐献了自己的角膜。
     【板书:捐献角膜】
      生2:我读懂了,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3、文中写谁捐献了角膜?【板书:母亲  父亲  女儿 】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师:让我们再次走入文中,快速浏览1—2自然段,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并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互相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2、师: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什么?谁能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感受到琳达知道要把母亲的眼睛角膜捐献给别人时非常生气、愤怒、悲伤。
  3、对于捐献母亲眼角膜这件事,我所持的态度是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板书:不理解】(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作者很气愤?)
师指导读:年仅14岁的琳达,突然失去挚爱的母亲,在最痛苦的时候又要面对母亲不完整地离去,她此时的心情,谁能用朗读表达出来?
  4、师:父亲面对她的愤怒和悲伤是怎样的态度,谈谈你的感受。123
     生: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有爱心,他不仅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后,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能捐献眼睛角膜。
  5、师:父亲用这句话来教育女儿,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
     生:我的感受是:父亲和妈妈决定死后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献出去,他们一直在为别人着想。
  6、师:父亲用这句话来安慰女儿,当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父亲的心情是冷静的,平静的。
  7、让我们来平静地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
  8、父亲的心中真的平静吗? 生:不平静。
  9、是的,谁不为失去亲人而痛苦呢,但作为父亲,他只能压抑心中的悲痛,以平静的心情去安慰自己的女儿。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指导朗读:现在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指名读旁白,女同学齐读琳达的语句(愤怒、悲伤),男同学齐读父亲的话(深沉、坚定、平静)。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琳达失去母亲的无限痛苦以及父亲无私的奉献精神。琳达的强烈反映和父亲平静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父亲把捐赠器官给别人带来健康看成平常的事,是有意义的,父亲的话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还有哪些地方感受深?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
  1、1980年,父亲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说他死后要捐献所有完好的器官,父亲在说这些话时心情如何?(愉快——)
  2、虽然身患重病,却为能帮助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现在让我们读一读这段话,体会父亲的心情,再一次感受他的伟大。
  3、父亲在病重的情况下想到的是谁?(盲童、盲童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关爱他人)
      指导朗读:那些重见光明的盲童将多么幸福,他们的父母将多么高兴,我的子女们也将多么自豪。这会带给他们多少美好的憧憬啊!父亲会用怎样的神态和语气说出这些话呢?现在我们把父亲两次说的话连起来读,男生读第一次,女生读第二次。
  4、父亲在病危时,一想到能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仍然觉得人的死是有意义的。也就在这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板书:遵从】捐献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大家齐读5自然段:妈妈,我真为你替外公——失明的人)
  5、父亲的一番话曾给琳达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此时此刻,女儿的话又给了我怎样的触动呢?生: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幅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
  6、父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的高尚品质已经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1、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琳达又失去了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小女儿。琳达再也看不见女儿那碧蓝的大眼睛了,这时琳达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又是怎么做的?谁愿意读6自然段。123
  2、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一封来自远方的信,齐读7自然段。
  3、谁能说说从这封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琳达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多么令人骄傲啊!)
  4、祖孙两代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我”在失去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
    【板书:主动】
  5、“我”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我”却仿佛看到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命的延续、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四、解题延伸:
   1、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板书: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他们那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2、师:此时此刻,你为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而感到骄傲呢? 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为父亲感到骄傲,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感动了一家人,他一心为他人着想,他也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到了感染。
     生2:我为琳达感到骄傲,因为他先开始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去做,到后来他也同意父亲的做法,并且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
     师:我们为琳达的巨大改变而骄傲。
    生3:我为温迪而骄傲,因为他在14岁的时候就能理解外公这样去做,真的很了不起,她很善良,懂得去关心别人。
     师:我为父亲,琳达,温迪而骄傲。他们一家三代为了帮助别人,捐献眼睛角膜的善举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要有意义。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
    总结: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遗体捐献志愿者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又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是多么令人骄傲呀!让我们也伸出友爱之手!使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感到骄傲吧!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捐献者 :母 亲     父亲     女儿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态  度 :不理解    遵从     主动
 【案例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在学习母亲捐献角膜部分,通过“我”的愤怒和父亲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初步感受父亲的伟大;然后再学习父亲捐献角膜时,再次读父亲的话,深层次理解父亲的话;最后“我”签署了温迪捐献角膜的同意书,最后再一次读父亲的话,验证父亲所说的有意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层次清楚。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0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