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变形记】《习作3》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无锡市羊尖中心小学 周月芳    转贴自:无锡市羊尖中心小学    点击数:117

《习作3》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第3篇习作。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4、 除习作3的例文外,教师下水习作一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设计理念
  1、范文引路法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教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
  2、生活连接法
  叶老曾在《文章例话》中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两者相得益彰。这次习作,就是写生活中的发现,因此,在习作教学前,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寻找“发现”;习作指导时,紧扣生活,叙述“发现”;习作评讲时,还原生活,修改“发现”。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123
  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 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 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123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51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