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沙粒阅读答案】《圆圆的沙粒》教学案例--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海底世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简短而生动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在教学六至九自然段和十六至十八自然段时,我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师:这两个句子后面都用了什么标点?
生:省略号。
师: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生:沙粒还有话没说完,给省略了。
生: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沙粒说的话。
师:那沙粒们还会说些什么?
生:如果它能变成珍珠,我就服了它。
生:他真是太傻了,看着吧,不出两个小时,他准从蚌壳里爬出来。
生:也许他真能变成珍珠,祝你好运!
生:他真的能变成珍珠吗?
师:一句话,伙伴们都不相信它能变成珍珠。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场面用一个词来概括可以是——
生:议论纷纷
生:七嘴八舌
生:各抒己见
师:这几个词语运用得都很恰当。
师:几十年后,这颗珍珠再次与他的沙粒伙伴们见面了。自己读读对话,看双方的心情各自有了什么变化?
生:自由读课文。
生:指名读课文。
师:此时沙粒们又会怎样说、怎样想呢?
生:它真的变成一颗珍珠了,我真服了它了!
师:跟前面的回答呼应起来了,非常有特色。
生:早知道它能变成珍珠,我当初跟它一起钻进蚌壳里该多好呀!
生:祝贺你,我的伙伴。
生:它可真了不起,它可真漂亮。
师:从沙粒们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它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
生:惊奇
生:高兴
师:谁能读出它们的惊奇和喜悦?
生:指名读对话。

以上的两个教学片断,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它们使整个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与新知识的学习相互结合,使得整堂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互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针对传统教学"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教学弊端提出,对《新课标》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贯彻落实具有指导意义。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现在和将来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必须从工具性和人文性来开展教学活动。工具性主要从语言文字的交际出发;人文性则是指人文素养,即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思想、情感的熏陶。只有开放性教学,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文字功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一、教师应具有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123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束缚了老师的思维,只能围绕考试指挥棒转,大大阻碍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开放语文教学观念。
1、从小语文教学向大语文教学开放。大语文即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例如:我们将完成一篇游记习作,如果学生没有去旅游,没有去亲身实践,要让他们完成这次习作,简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将会无从下笔。然而,在习作前教师带他们去当地旅游景点春游,让他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及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再经老师一点拨,学生们就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着眼独特,个性显露,语言生动而活泼,比以往花大力气讲了又讲写出来的文章有新意。
2、知识传授向语言实践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着重掌握知识,进而应付考试,但学生在实际运用即实践上往往不尽人意。现在,新课程标准中很注重这方面,增加了" 口语交际"的内容,让语文素养在"口语交际"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课后练习还增加了表演、讲故事、续写、小练笔等内容,无不是对知识的再造性加工。  
3、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质疑开放。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是否敢问、乐问、善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题目等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在解疑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4、从教学经验向教学科研开放。随着社会进步,社会中的人也在不断进步,以往的教学经验不能再适用于发展中的教学时,我们将进行教学研究,提出更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理论及方法。现代教师应力争成为一个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以适应并推动教育的发展。
二、开放语文教学的主体--学生。
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路径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有所创新,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早在几十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 六大解放",这在今天对我们的教学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如果要让学生真正解放,挣脱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丑小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童话故事,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都曾经读过这篇故事。而课文则对故事进行了提炼,语言较原文更加凝练,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备课时我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初读课文,逐段研读,深入理解课文。在课堂上,当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突然灵光一闪,这篇课文不就是围绕丑小鸭这个主要角色,通过它自身的成长过程揭示了人性一些真善美的东西吗?何不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对丑小鸭的认识,逐步深化理解?于是我立刻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丑小鸭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读后,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谈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说:“丑小鸭是一只乐观的鸭子,尽管其他的动物都欺负他,可他在湖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十分高兴,忘记了烦恼。”有的说:“他是一只幸运的鸭子,快冻死的时候遇到了好心的农民救了他,后来还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有的说:“他是一只勇敢的鸭子,能够独自一人到外面去闯。一般的小朋友都非常害怕离开自己的家,离开亲人,可他有勇气迎接外面的挑战。”还有的说:“他是一只可怜的鸭子,除了妈妈疼他,其他人都欺负他,离开家后还差点冻死。”甚至有的学生结合“瑟瑟”这个词谈出了个人的理解:“瑟瑟就是风吹得很冷,冻得人直打哆嗦。丑小鸭一个人在寒风中走着,非常可怜。”多么精辟的理解!123
三、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由课堂引向课外,再由课外引向课堂。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40分钟,,那么可想学生语文水平能会有多高?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时间进行开放性设计。开放性教学倡导拓宽学习空间,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横向联系,营造学习氛围。
例如:教学《翠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找有关翠鸟的资料,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只翠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我常设计这类的问题,学生无论从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均可谈。
四、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
传统的" 复习--新授--巩固练习"的课堂教学程序,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风格,教师观念保守,包办太多,学生参与面太窄,没有真正体现主体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处理教学过程,“激趣--质疑--探究--实践”的教学过程,根据课型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就会形成开放的教学格局。另外,讲究评价艺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创设开放性语文课堂,关键还必须把握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性课堂教学,就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50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