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阅读理解及答案]《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大意
  1.第一遍读。
  (1)读课题。
  (2)提问:课文的题目是“放飞蜻蜓”,蜻蜓有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飞,为什么要“放飞”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后回答。
  2.第二遍读。
  (1)读课文思考:孩子们捉到一只蜻蜓肯定不容易,怎么舍得把它“放飞”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画出字词。
  (2)指名同学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简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辈子爱教育、爱人民、爱孩子,他是第一个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的人,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3)教师出示有关生字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需要正音的字:“贞、蚊”是前鼻音;“埂、衡、朋、蝇、抢”是后鼻音;“舍、贞”是翘舌音;“慈”是平舌音。还有多音字的读音:“露水”的“露”(lù),“调整”的“调”(tiáo)。
  3.第三遍读。
  (1)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概括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用钢笔描红10个生字。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上面的设计,先让学生读过三次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同时简介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指导精读,感悟知、情
  1.提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
  (1)在遇到陶行知先生之前,孩子们懂得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出来。
  (2)陶先生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在课文的哪几小节?用笔画出来。
  2.朗读对话,图文对照。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1)分角色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2)指名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说出蜻蜓的身体结构和作用。
  眼睛:一闪一闪、很大、结构很复杂、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看清四面八的虫子。
  尾巴:一撅一撅、点水、掌握飞行方向、一节节、又细又长、保持平衡、吃掉又长。
  教师补充:关于蜻蜓的尾巴有一句很有趣的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摘录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学生  看图说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一画一说,有关知识就能记得比较牢固。
  3.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尊重。
  (1)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2)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位怎样的教育家?
  a.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慈祥和蔼、爱抚孩子。)
  b.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与孩子们平等亲切地相处。)12
  c.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以身作则,爱护蜻蜓。)
  d.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民主的态度,启发的方法。)
  e.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作风民主,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3)师生共同小结,说说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育家。(扩展阅读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
  设计意图: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和“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懂得爱护益虫益鸟的道理,还要通过有关词句的学习,体会陶行知先生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则保护益虫的高尚师德,体会陶行知先生作风民主、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和说话神态的词语用得很准确,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大有裨益。
  三、辅导研读,品味童真
  1.课文中的孩子跟你们差不多大吧,学了课文,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特点呢?
  2.把课文读一读,把能够表现孩子们特点的词句画出来。
  a.一群孩子在捉蜻蜓。(生性活泼,爱捉小动物玩。)
  b.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天真直率,争强好胜,想说就说,知道什么说什么,无所顾忌。)
  c.孩子们点点头。(乐于接受大人指点,听了陶先生的话,懂了道理,心地坦白,纯洁无瑕。)
  d.孩子们入神地听着。(渴望受到教导,渴望获得新知。)
  e.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不约而同地支持陶先生的提议,关心蜻蜓,  迫不及待地要让蜻蜓回家,给蜻蜓自由。这里作者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童心纯真,童趣感人,可敬可佩!)
  设计意图:课文写的是孩子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孩子都喜欢向同龄的孩子学习。品味了课文中孩子们的特点,班上的学生也会自觉地、了无痕迹地与自己的言行对照,自觉地爱护益虫,爱护小动物。
  四、反复练读,整体把握
  1.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略)
  2.怎样把这篇课文读好呢?
  (1)因为这是一篇故事,朗读时应该用比较舒缓的语气娓娓道来。
  (2)朗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要用亲切和蔼的语气,读出对孩子们的关爱,读出让孩子们懂得爱护益虫道理的满腔热情。
  (3)读孩子们的话,要读出童真、童趣,读得真实、自然。
  3.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本篇课文的内容,非常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指导学生练读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讲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爱护蜻蜓的故事。通过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爱护益虫的道理,还要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具体明白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教育家超凡脱俗的育人智慧。通过教学,让学生细细体味,有所感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40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