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起承转合,尽在情流涌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精品课例设计 
教学目标:
1、采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辨析形近字“钓”和“钩”、“未”和“末”、“允”和“充”、“毫”和“豪”,采用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会用“允许”造句。
2、通过分角色、读中想象等方式反复品读人物对话,读出人物当时当境的不同语气,感受汤姆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话语的含义,并联系生活理解,从而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3、理清课文顺序,紧扣汤姆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抓住关键词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
2、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和我们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提示】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设计意图:与以前的课文题目进行对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提示】现在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出示生字词: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见过  钓鱼  鱼竿   遵守规则   夜幕出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3、反馈检查生字 、词语读音反馈检查生字 、词语读音
【点拨】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唇”、“垂”、“甩”,平舌音“遵”,后鼻音“铭”
4.读文交流
自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要求边读边思,把字音读得更流利。
指名读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如果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
交流:你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解决了那些问题?
说一说“爸爸(       )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谁能在这句话的括号内加上一个词?
5.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点拨】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
6.默读质疑:请学生默读课文的重要课文,看看在读书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三、整体感知,抓住情感主线
同学们都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能简单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最后还是将鲈鱼放走了,汤姆的心情一定有很大的变化。请你再读读课文,你能找到表现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吗?把它划下来。
预设a、嘿,“这条鱼”真大——钓鱼欣喜篇12345
1、“大”字入手,作下铺垫
(1)设疑初识鲈鱼之大。
题目中“这条鱼”是一条怎样的鱼呢?
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问题,看课文有没有给我们答案。
(2)讨论深悟鲈鱼之大。
预设①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出示句子
是呀,这是一条怎样的鲈鱼呢?(从未见过)“未”是一个生字,意思是没有。也就是从来没有见过。或许他以前钓过的是——?(学生推测)
② “……鱼竿变成了弧形”。 (出示句子
你是怎么想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正因为鲈鱼大而重而笔直的鱼竿呈使弧形。可以借助细竹棒来实验。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③“小心翼翼地……拖……”(出示句子)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老师能不能将“拖”改成“甩”呢?为什么?谁来和老师配合一下,做一做这两个动作。做完动作让学生谈感受。(是的,你必须小心的,用力的,不然鱼就跑了)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当时的情景吗?
【设计意图:读好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重点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来读好文本的同时,并通过实验、动作演示、猜想、比较等感悟文本的方法,让文字一遍遍地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并逐渐形成画面。由此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了鲈鱼之大,为后面感悟汤姆欣喜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2、因势利导,悟到欣喜。
(1) 是呀,告诉你,野生的鲈鱼很难钓,野生的大鲈鱼更是少见。但味道确实格外鲜美。很多人都爱吃鲈鱼。像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曾这样表达对鲈鱼的喜爱之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所以,此时此刻,小汤姆面对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心中充满了——(板书:惊喜)
3、设身处地体会欣喜。
想象说话:如果你钓到了这样一条大鲈鱼,你会怎样?会用那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你?(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手舞足蹈……)
4、情不自禁读好欣喜。
谁能带着惊喜来读好这几句话?老师要提醒你的是(指预设1的句子提出)这里有两个“!”,说明什么?(欣喜之情十分强烈)
谁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语言训练场。这里设置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自己钓到大鲈鱼时欣喜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交流形容人物高兴的词语,意在激发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在理解课文情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中汤姆迸发的那无限欣喜之情。】
5、细细回味钓鱼技术。
(1)汤姆是怎样钓到这条鱼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二小节)自由朗读。
(2)细读动词,正面读悟。
出示填空,引读:你看他先----------,然后----------,随即-----------。只见鱼饵-----------,沉入---------,湖面--------------。(相机填出动作词)
这一连串的动作,看出了什么?(汤姆钓鱼的技术是多么的娴熟呀。汤姆真是个钓鱼的高手呀!)
(3)爸爸赞赏,侧面感悟。
难怪爸爸在一旁也微笑着,投来了——赞赏的目光。爸爸会怎样赞赏汤姆呢?
谁来读读这段话,来赞一赞小汤姆。12345
(4)练说经历,比较感悟。你钓过鱼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你的收获大吗?(练习说话)
6、总结:小汤姆比你幸运多了,技术也高超多了,他可是钓到了一条(出示句子:“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再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呀!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尤其是一连串的动词,了解了钓鱼的过程,从正面感受到汤姆钓鱼技术的娴熟。另外,通过爸爸会怎么赞赏的想像及自己的生活进行勾连等阅读方法,从侧面加深感受汤姆娴熟的钓鱼技术,内心也不由对汤姆油然产生了一种赞赏。为第一部分欣喜、轻松的文章基调画上了圆满的记号。】
预设b、哎,“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对话不情愿篇
1、体验不情愿,生发问号。
(1)可惊喜被打断了,怎么回事?
交流,相机出示句子,齐读:“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是呀,听,一个低沉的声音传了过来,再读句子。
(2)小汤姆愿放这条鱼吗?(板书:不情愿)是的,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吗?所以,小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谁来学学小汤姆嚷一嚷:“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质疑——“为什么爸爸要求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个问题也就成为了贯穿全文教学的核心话题。一是,它紧贴文本的核心内容,二是它开口小而内涵深,似乎一下子就能看见光亮,但要真正看清它,又是曲径通幽的,提供了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2、体会遵守规则的必要,解决问号。
(1)是呀,为什么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父子俩的对话,来找找原因吧。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因为           ,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讨论、交流。
预设a出示:因为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①你知道当地规定的钓鲈鱼要在什么时候吗?(晚上12点以后)。
②补充介绍:许多国家为了保护鱼类的生息繁衍,在某一段时间内是禁捕的。我们无锡的太湖也是有禁捕期的。如果我们无节制的去捕鱼,那鱼就会怎样呢?
③这个规定太有必要了。可是光有规定就行了吗?还必须怎样?(我们去遵守规定)
④是的,现在才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时间未到,所以,孩子——(指读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必须”加点)。
看,父亲是一个多么遵守规定的人呀。(板书:遵守规定)
⑤可是,小汤姆反驳了父亲的话,他认为----(出示:“汤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汤姆说:“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指名读)
是的,这时候没有人看见,可以把鱼带走吗?
预设b 出示:因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①对于父亲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②对,有人看见,要遵守;没人看见,更要遵守,这就叫自觉。(板书:自觉)
③所以,孩子——(指读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12345
(3)小汤姆没有办法了,我们来帮帮小汤姆求求父亲吧?(学生交流)
(4)大家说得都非常的诚恳,父亲会答应吗?为什么?
是的,父亲严格的遵守当地的钓鱼规则。
(5)你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定需要遵守呢?你能用“不管------------都-----------”来说一说吗? 
(6)是的,规定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否则,我们的生活将……“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所以,父亲是用怎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斩钉截铁)
①    你理解“斩钉截铁”这个词语吗?
②    所以这句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态度?
③谁能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这句话。(指名读)
过渡:父亲的话是这样的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指读课题: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分角色朗读对话,牢记规则。
这是一段多么令人难以忘怀的话语呀,同学们愿不愿意像汤姆一样将它们牢牢记住?那么,谁愿意来做汤姆,谁又愿意做父亲,来模仿他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提炼出重点词句,完成“填空因为-------,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学生紧紧抓住父亲的两句话。这是阅读方法上的习得,也是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再借助语言的训练,还原具体的文本环境——唤醒学生头脑中对生活中规定的再现,感受规定的重要性,更是对语言形式上的规范练习。】
 
预设c、唉,把鱼放掉吧!——无奈放鱼篇
1、父亲的话是这样的斩钉截铁,他告诉汤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规则。所以,汤姆(引读,出示句子:他只好………..汤姆叹了口气…………)
2、请你体会体会,你感受到了汤姆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只好、慢吞吞、叹了口气)
3、看着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汤姆心想:引读——“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4、看,汤姆是不情愿放这条鱼的,可是又没有办法,真是无奈呀!(板书:无奈)
5、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汤姆的这份无奈吧。
【设计意图: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由此可见,读是阅读感悟的核心和灵魂。此处,汤姆的无奈之举——放鱼,在上一环节推心置腹的朗读感悟之后,是情理之中的。此时,教师不需苦口婆心地导悟了,只需蜻蜓点水般点到就行了,一切尽在朗读中。】
 
四、哦,我记住了……——回味深思篇
1、哦,引读——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那么大的鱼。但那一晚的情景却----------,爸爸坚定地话语——————————。
2、汤姆仅仅记住了那晚的情景,父亲的话吗?
不,他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汤姆,不仅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更要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3、现在,  长大的汤姆又在这里钓着鱼,回忆着那一晚的情景,父亲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就在这时,汤姆的鱼竿又动了,一条肥美的大鲈鱼上钩!和小时候的那条不相上下,他满心欢喜地抬起手表一看,11点多钟了,他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12345
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你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
4、学生自由续写。
5、交流。
【设计意图:尊重文本,依纲循经,继续深入思考话题,使遵守规定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在这样拾阶而上的深入思考中,显现其人文价值,从而达成学生生命的后续自主生长!既使价值观相同的背景下,学生心中属于自我的“哈姆雷特”的描述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这种语言的丰富与多彩不也是学生的独特吗?为了个性化行为的凸显,为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妨都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内留下点印痕吧。笔尖飞舞,学生最后续写的是心中那美好的篇章。】
五、合作学习生字。
 1、在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
(1)以旧代新法:如“豪”代“毫”
(2)部件1+1法:如左边是“夫”右边是“见”,合起来就是“规”。
(3)儿歌会意法:一点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
2、描红书写,互相评议,把字写美观。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写字,应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好钢笔字。这一环节中,老师把学生零散的记忆进行归纳、总结,甚至编成儿歌,从而让学生产生满足、愉快、成功的体验。】
板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惊喜  
           不情愿  
                      无奈
        (自觉)遵守规定

教材分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作者对汤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前后映照,由汤姆从“一阵惊喜”到充满无奈,由心中不无遗憾到对自己的行动并不后悔的心理变化,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人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3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