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诗歌情感|如何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特色?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诗,要放在诗美鉴赏的背景下解读。
“诗言志,歌咏言”,译成现代文就是“诗是表达情志的,歌是延长音节的,把诗用拉长的音节唱出来就是诗歌”,所谓“诗无邪”。
《长城与运河》就是这么一首扶持信念的诗歌。
两段话描述了飞机上两个“奇异的景象”: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而这“人间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层意思,仅仅是"形"的奇迹。仅仅凭着这个“形”,就足以让他们享誉全球。我们先看长城:“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它象征着阳刚之美:“不到长城非好汉”,“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法国总统密特朗);“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英国首相撒切尔);“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美国总统克林顿),更何况它号称万里,“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呢。我们再来看运河:“丝绸之路”虽然已经被漫漫黄沙淹没,但是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东方神话的阴柔之美却光芒不减。如果给“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它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流,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这景象,怎不是“人间奇迹”?
而支撑着“质”的“不朽”与“动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到“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祝愿,巍巍长城,它就是中华民族苦难的见证,乱世中国自我保护的见证,它由祖先一个个鲜活的骨肉铸造,数不尽的殷殷血渍凝结,它,就是我们民族骨髓里流淌的血脉,是中华历史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是祖先苦难中不屈的奋斗才使它沧桑不朽。长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运河的挖掘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沟通,虽然它也同样用祖先的血和汗灌注。在没有公路、铁路、飞机的漫长岁月,“它除了用来运送兵员、粮草,还担负着运送来往客商、柴米油盐、绫罗绸缎等等,等等。当然也就密不可分地使祖国南北互相交流着思想感情,科技文化……”“不论运河怎样改道,也不论京都所在地如何变迁,运河总是将我国最富庶的广阔地带和历代京都都紧紧地联合在一起。运河是历代中央政权的生命线。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统一,并且走向经济发达,运河是起着大动脉的作用。”杭州、苏州、扬州、淮安、济宁、临清、德州、天津、北京……这些运河边上城市的崛起和发展,无不是喝着运河的乳汁,流着运河的血液,乃至南水北调工程也还是通过运河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干渴的华北大地。如此巨大的功勋,叫她如何不动人!
以上,是诗的“位体”(中心内容和体制安排),我们再来看“置辞”(语言文字的安排):两节对称的文字,句式整饬,回环复沓,“an”韵音节不张不扬却琅琅上口,旋律悠扬,完全符合“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原则。“奇异的景象”的重复,“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回环,是强调,更是情感的深层放歌。中间两个比喻,“巨龙”与“绸带”把中华民族阳刚与阴柔之美融合到了及致,东西南北对称美的背后蕴藏着诗作强烈的情感,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相生而变。12
如果说,对这首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一是太白,二是太虚。尤其对“不朽”和“动人”的铺垫,有空中楼阁之嫌,阅读对象不适合三年级的小孩子——如果不是大量资料的查找与补充的话。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诵读来把握诗歌如上特色呢?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诵读”: “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这个高声读,自然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反复作双唇劳动,它的确需要一定的策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来思考诵读的策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14.html
-
【星辰《大海的歌》!】《大海的歌》练习设计详细阅读
【应知应会】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怎么观察的。 【重点难点例析】 重点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400字|一次成功的实验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富有感染力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3、朗读课文,能把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弄清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218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解题,激趣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2、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播放课件。 3、 这首歌你们听过么?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
-
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_小学语文国标版第六册《25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4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二 教学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三 教学准备:搜集《笑林广记》中的一则故...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视频_《语文园地一》教学建议和重点难点详细阅读
1、“口语交际”注重讲评,比比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流下深刻印象。 2、“ 习作 ”要先突出要求,再结合“口语交际”和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学写。 3、“ 我的发现 ”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反的两个字合起来所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 4、“宽带网”可以结合习作进行。重...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赶海》这篇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第二到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mdas...
-
能辨颜色的手课文原文|能辨颜色的手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会写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4、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
读《诚实与信任》有感|《诚实与信任》的备课要点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 本课讲述的是“我”(一个中国人、还没搞清楚是谁),在国外弄碎了别人的反光镜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好这篇课文,我...
-
《北大荒的秋天》答案_《北大荒的秋天》教后记详细阅读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9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的是一幅独具魅力、令人心醉的北大荒秋景图。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一检查,就发现学生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得很马虎,于是我把时间都花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上了,我想“磨刀一定不误砍柴工的”!...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详细阅读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教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