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本单元训练目的
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南沙群岛以及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独特的美,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的是大自然的恩赐,有的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善待身边的一切,乃至微笑承受生活中的困难,甚至是痛苦,为第二单元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课前研究报告
在一、二单元时,要有检查预习的环节,尤其是对朗读提出明确要求:
⑴用普通话朗读,读准确、清楚,字字响亮,字字落实
⑵做到“五不”:不误字、不少字、不多字、不别字、不重复。
⑶句段分明,停顿恰当,不唱读。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特别适合朗读感悟训练与积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想像画面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以理解促读;看画面,看图片激发情感的读;联系生活实际帮助朗读;引读、评读、赛诗、配乐读、画一画再读等,从而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并水到渠成的将文字变为画面,映在学生脑海中;再将画面变成优美的文字深在学生心里,继而达到积累好词好句的目的。
本组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条理非常明晰、特点鲜明。是初步对学生进行段的概念和仿写的好材料。如《长城与运河》一课,长城与运河各为一段,句式相仿,琅琅上口;《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课文分别以“美丽传说”与“蓝色宝库”、“迷人的世界”三方面将南沙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庐山的云雾》更是从云雾“随处都是”、“千恣百态”、“瞬息万变”来展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的魅力,最后以“流连忘返”总结全文。条理清晰,段落分明。
就每一段来说,“抓住特点”,写具体构段方式,是学生仿写片段的绝佳范例。如《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中的2、3自然段,再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2、3自然段,都是抓住特点,围绕总起句写具体,可以结合学生去外地旅游或节假日游玩所见过的景象来仿写片段。
充分利用教材的“人文性”与“伸展性”。
教材无非是一个窗口,希望通过课文连接生活,认识世界,步入知识的殿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学习语文。那么,通过这三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生活环境的美,是大自然的恩赐,如《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有的是前人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如《长城与运河》,再如“南沙群岛”由于记入了我们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留下了他们生息繁衍的烟火,才使它的美更具魅力。123
我们还可以推荐类似的课文加以拓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京杭大运河》的解说词,人教版课文《长城》及相关的传说故事、歌曲、民谣,有关庐山的影带,名人诗画,甚至还可以去了解一下“奇异”的石林,第八大奇观“秦始皇兵马俑”等,到阅读积累到这样的程度,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人民的自豪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课堂练习设计
教材在练习设计上更注重了“减法思维”,即减少头绪,减轻负担,注重整合。课后的作业突出重点,富有弹性,留有很大的空间,便于教师发挥主体意识及自己的智慧,进行开发利用。
我们遵循编者的这些意图的,注重整合,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思想。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
⑴积累:针对课文的语言特点,围绕字、词、句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训练,夯实双基。如形近字组词,看拼音写词,多音字,按课文填空,修改错字、病句等。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这儿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学习《庐山》一文后,可以背诵积累苏轼、李白的名诗等。
⑵注解:主要让学生针对课文关键词句,说感悟,可以各抒已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长城和运河》一文可以设计: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长城”、“京杭大运河”就是人间奇迹?再如第二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选一喜欢的抄下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⑶运用:主要是以课文学习为基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如第一课:你知道我们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可以用一、二句话写下来,也可以用类似的诗句描绘它们奇异的景象。再如第二课:南沙群岛旅游局想请你为他们写一段广告词,试试吧!还可以配上画。第三课:根据课文内容填合适的词(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自己平时积累的)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你
,你
,你
,我想用生命赞美你。
连起来读是首小诗。

寻觅一丝贯通的红线
第一单元课文由《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三篇课文组成。从内容上看,都是介绍祖国的风景名胜的。无论是人力而为的伟大工程还是自然的鬼斧神工,都是国人引以为傲的所在。细读慢品,就会隐隐发现独立的三篇似乎有一线相牵。
《长城与运河》的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奇异”?诗人俯瞰的视角以及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恢弘气势,运河的“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的风采无疑会给诗人视觉上的震撼,但是,细读诗歌,就会发现,“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是内心波澜的真正起缘。除了诗文而外,在课后练习题5还可以找到佐证。而他的这种感叹恐怕不只是对国人所发,而是要对世界所感。如果学生所想和诗人所感产生共鸣,那才叫真正的感悟。
祖先创造的奇迹值得骄傲,同样祖国版图上《美丽的南沙群岛》也让我们自豪。“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仙女所为,自会给人留下遐思无限。否则怎会产生“课文中有许多生动优美的语句”。“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那你自豪地“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再根据课文内容向别人作介绍。”
如果说祖国的南沙群岛是因为美丽富饶而让我们自豪,那么《庐山的云雾》更令文人墨客赞叹流连。“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如绒帽,似玉带,像天幕,会让我们“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会令我们“流连忘返”。随着飘渺的云雾弥漫的是“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咏叹。123
三篇课文虽体裁有别,相对独立。但统观教材,它们都以自豪为主线一脉贯通,为智慧勤劳的祖先自豪,为富饶美丽的山河自豪,为自己的祖国自豪。如果咀嚼文字,油然情感,辅以资料,施以吟诵,学生才会披文入情,可圈可点,才会有所说写,流露真情实感。抓住这条红线,从文字中领悟情感,教学时会功倍事半。

让雄伟的巨龙在心间连绵蜿蜒
课后练习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课文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表面上看去,这好像是课文学过之后的一个小作业。其实,它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插图的观察及想象能力,考察的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对诗人情感的共鸣程度。此项作业的完成,功夫应该在课内。
精美的图片一旦插入文中,学生在观察时,自然会受文字的影响或制约,相应地也会再现直观语言文字。以第一幅图长城为例:看到长城的插图,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行诗句。其实,这恰恰达到了插图的效果。此时让学生对自己读一读诗文,对“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理解虽浅,可是头脑中毕竟具有了盘旋弯曲的表象。
如果进一步对诗句予以理解,还是要回到诗文之中。“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一句解释前两行诗句的关键所在。从北京到甘肃,总长6700千米,万里之遥,依山就险,自东而西,磅礴巍然。应该把这种雄伟的气象向所有的炎黄子孙做一回喧染,此时的再次吟诵,心中升腾起的才是“奇异”的“起伏连绵”。
理解不是目的,追寻的应该是领悟和体验。叶圣陶老先生说:“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叹?不妨提供一篇人教社的四年级教材《长城》,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单靠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这无数和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此时,我们和诗人一起,穿越时空,目睹的是赤日炎炎下古代的劳动人民,仅靠手提肩担的时候,(土石方竟多达24千万立方米,可以修一道厚1.2米、高5米的环绕地球一圈还有余的世界墙。)想到它虽历经沧桑岁月,仍旧巍然于山巅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奇异”更是“奇迹”。长城为什么被收录于《世界遗产名录》,那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再向世界激qing地吟诵一遍“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由直观到潜入到所感,随着读书的层层深入,随着资料的步步展开,每次读书都会不同的情感变化,情感得到升华之后,学生再次看图,才会有话可言,而且雄伟的巨龙才会“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穿行于心间。

长城和运河
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大宏伟景观,仿佛不提到它们,就不足以显示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虽然秦始皇命蒙恬将军修建长城的初衷,只是为了抵御北方强大的匈奴。朝如青丝暮如雪,多少人的血汗呀,他们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古老建筑,栉风沐雨,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就连小小的赵洲桥也自隋传至今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重庆綦江虹桥的寿命才几何?刚通车不久,就来个桥断人亡;为了一统天下,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 “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来。如此浩大的工程,自然万人枯骨。面对前人遗迹,我们也只是喊喊伟大不朽之语,比如本篇文章。现在,长城遭到很多无谓的破坏,不少城砖上写满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甚至有些隐蔽地段尿臭熏天。大运河,因为今天的地位日益下降,水质不断恶化。人心不古,于斯可见。虽然,我对这篇诗歌有点感冒,但并不希望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如何激发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热爱和赞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准备抓住奇异一词,让他们体会景物的特点。长城奇异在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建在山上的巨龙。大运河奇异在银光闪闪,像长长的绸带。看插图,读文字,补充材料,在脑中想象,是具体的教学技巧。我不担心学生不能走进文本,我担心他们会问:我们现在有什么建筑,值得后人景仰?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