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的故事]《狼和鹿》教学设计与评析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文本解读】
《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文章的阅读难点是“狼为什么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组块式阅读教学理念。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组块阅读”的方式走进文本,进而读懂文本,感悟道理。
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种联系,就打破了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
⊙ [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 [教师板书“鹿”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永远是坏蛋,是坏蛋就要杀之;鹿永远是可爱的,因此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保护着鹿。]
⊙ [教师补充板书]:狼和鹿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常常能为阅读文本提供诸多资源。这一揭题方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本文题目中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与阅读指向,让学生的元认知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反差”,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行为首先应该从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二.了解学情。
同学们课前已经初步地阅读了文本,让我们一起来闯预习关——
⊙ 第一关:读准每一个词语。
提防 血泊 威胁 狩猎
生机勃勃 青烟袅袅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读错音?]
⊙ 第二关: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功臣 祸首 王国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文本内容: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功臣?什么是“祸”?什么是“首”?课文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谁是谁的“王国”?]
⊙ 第三关:读好下列短句。
活泼而美丽的鹿1234
贪婪而凶残的狼
狼与其它一些鹿的天敌
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每组短句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 第四关:读通下列长句。
●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教师小结:连闯四关,四战四捷。良好的开端必然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设计意图】 一个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比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为重要。因此,面对进入中年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时时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时间与舞台,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闯关游戏”的模式亦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而设计的,重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组块阅读。
⊙走进那片森林⊙
1.故事发生在凯巴伯森林。自从人类捕杀了六千多只狼以后,这儿成了鹿的王国。
出示: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轻声地读一读,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
渴了可以……
累了可以……
困了可以……
[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教师板书:超过了十万只]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
【设计意图】 没有狼的凯巴伯森林是一个怎样的王国?文章寥寥数语,但是却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一鹿的“王国”的面貌。让学生触摸到此时鹿的“自由自在”有利于学生突破文章的阅读难点。因此,让学生把这寥寥数语“读长、读厚”是这一组块阅读的重点。“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王国”这个词语不再那么“枯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于是“十万只”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回忆一段往事⊙
1.可是20多年前,鹿可没有这么自由。[出示第一段话]自由地读一读,思考:20多年前,鹿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树虽然很绿,景色虽然很美,但是,鹿却很不安全。所以,整个森林只有大约四千只鹿。
[教师板书:大约四千只]
3.看课本中森林的插图:这就是昔日的森林,鸟在歌唱,鹿在奔跑,狼很贪婪。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导学生进一步在朗读中加以体会。)
⊙面对一个现实⊙
1.于是,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2.鹿终于可以生活在自己的“自由王国”里了。几年过去了,结果又怎么样呢?(出示:可是,……八千只病鹿。)
3. 默读。讨论:鹿为什么相继死去?
① 饿死。(哪些句子说明它们没有吃?为什么没有吃?相机理解词语“蔓延”。)1234
② 病死。(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教师板书:八千只病鹿]
4.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此时,如果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此时,如果再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凯巴伯森林,森林又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想象。)
5.多么悲凉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
(指导朗读。)
6.在这份悲凉中,鹿怎能不回忆起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
(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7.男女生分别读昔日的凯巴伯森林与今天的凯巴伯森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感悟。
⊙感悟一种道理⊙
1.此时,在美好的回忆与残酷的现实中,八千只病鹿一定明白了“自由王国”其实并不自由。此时我们不得不问:这究竟是谁惹的祸?这又警示我们什么?
2.自由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班级交流。)
3.教师点拨:为什么狼反而成为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为什么鹿又成为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小结:人类“捕杀”了鹿的天敌——狼,目的是“保护”活泼美丽的鹿。可是,狼没有了,这架生物界的天平也就失去了平衡。]
(教师在小结中完成板书,板书中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示“狼”与“鹿”的平衡关系。见板书部分。)
【设计意图】 将文本所叙述的故事分割成四个组块,看似割裂了文本的内容,其实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在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读好文本。走进那片森林→回忆一段往事→面对一个现实→感悟一种道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组块式的阅读历程之中,利于三年级的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从而感悟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生态平衡”的话题,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组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努力地帮助学生降低坡度,化解难点。设计中教师导在关键处,启在愤悱时,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克但又相关的联系。你还了解哪些?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给予恰当地引导。)
2.教师适当补充下列材料:
● 生物学家发现,鼠害严重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蛇类被大量捕杀;
● 白蚁与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战的场面。结果常常是黑蚁大获全胜,白蚁损兵折将,纷纷逃窜。于是,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
● 山雀和啄木鸟是一对好伙伴。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等待啄木鸟啄出的虫子;而啄木鸟由于专心啄树皮,很容易遭到老鹰的袭击,于是山雀只要发现老鹰,就会给啄木鸟以信号;
● 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家伙,但是如果没有了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多,那么田间的植物和果实就会大量减少。1234
【设计意图】 阅读对话既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囿于文本的有限空间,更不能受40分钟的课堂所羁绊。让学生在读懂文本语言,初步感悟狼和鹿之间的相关相克的联系之后,适时地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搜集生活中与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这样延伸性的阅读设计,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生态平衡”这一本来是陌生的概念,更有利于发挥文本对于学生的育人功能。可谓一举而多得。
附:板书设计
大约四千只
↓
狼 和 鹿 超过了十万只
↓
△ 八千只病鹿
1234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069.html
-
【星辰《大海的歌》!】《大海的歌》练习设计详细阅读
【应知应会】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怎么观察的。 【重点难点例析】 重点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400字|一次成功的实验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富有感染力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3、朗读课文,能把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弄清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218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解题,激趣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2、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播放课件。 3、 这首歌你们听过么?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
-
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_小学语文国标版第六册《25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4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二 教学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三 教学准备:搜集《笑林广记》中的一则故...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视频_《语文园地一》教学建议和重点难点详细阅读
1、“口语交际”注重讲评,比比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流下深刻印象。 2、“ 习作 ”要先突出要求,再结合“口语交际”和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学写。 3、“ 我的发现 ”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反的两个字合起来所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 4、“宽带网”可以结合习作进行。重...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赶海》这篇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第二到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mdas...
-
能辨颜色的手课文原文|能辨颜色的手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会写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4、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
读《诚实与信任》有感|《诚实与信任》的备课要点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 本课讲述的是“我”(一个中国人、还没搞清楚是谁),在国外弄碎了别人的反光镜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好这篇课文,我...
-
《北大荒的秋天》答案_《北大荒的秋天》教后记详细阅读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9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的是一幅独具魅力、令人心醉的北大荒秋景图。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一检查,就发现学生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得很马虎,于是我把时间都花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上了,我想“磨刀一定不误砍柴工的”!...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详细阅读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教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