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实录】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学生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己读一读,才能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
  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我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
  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教师板书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我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1234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如果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我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我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我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我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我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我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习,先背一下。自己背自己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我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我们一起来吧。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1234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我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仅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学生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
  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5. 学习第4自然段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1234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我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我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学生读
  师: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我们恋恋不舍,但我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我请大家推荐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共同的感受!
  师: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我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课文都用总起句写出庐山的特点,然后用比喻句,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特点。下一节课我们就学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03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